項梁騎上馬便緊跟著這名楚軍騎兵一起往後方逃去,路上順便往他的身上使用了【察言觀色】。
“叮!【察言觀色】使用失敗!”
知道【察言觀色】使用成功率不高,項梁再度使用了一次。
“叮!【察言觀色】使用失敗。”
“你叫什麼名字?”項梁猜測他可能不是普通楚軍士兵,於是主動問他的名字。
“少將軍,末將姓桓名彬,項燕將軍特派末將來尋少將軍及項渠將軍。”那名楚軍騎兵答道。
“兄長他……”項梁眼眶再度濕潤了起來,腦海中浮現出他和項渠當初一起習武的畫麵……
習武時項渠是他嚴厲的老師,二人少年時便在雲夢澤中打獵。有次遇到一隻老虎,項梁所騎的馬受驚,將他摔下馬來。項渠獵得一頭鹿歸來,見項梁被猛虎攻擊,連忙將自己的馬給項梁騎。項渠獨自持劍與猛虎搏鬥,救了項梁。
項渠平日對他這個弟弟很是照顧,項梁十五歲時便入了項家軍,在項渠帳下任一名執戟郎,主要參謀軍事學習兵法。後來,項梁憑借帶兵剿滅長江水賊的功勞,在軍中擔任都尉,每次特彆危險的任務項渠都不讓自己疼愛的這個弟弟去。
回憶有多麼美好,現實就有多麼殘酷。
“——當前宿主記憶讀取進度60。”
“獲取宿主知識,獲取宿主所學兵法,統禦+3”
“武力+3,智力+1”
項梁腦海的係統聲突然被打斷,隻聽得後麵一隊追擊的秦軍騎兵聲音越來越近,項梁隻得忍著悲痛和桓彬繼續往東趕。
眼見追兵追得很急,二人的戰馬也快跑不動了,桓彬連忙調轉馬頭,對項梁說:“少將軍,項燕將軍已經率軍退望蘄南,你速速前往會合。我來擋住追兵!”
“老夥計,今日隻有死戰了!”桓彬拍了拍坐下戰馬的頭,挺矛上前與秦軍騎兵接戰,項梁聽了桓彬的話奔往蘄南而去。
蘄南,王翦鋪開陣型,令蒙武引軍三萬從正中攻擊楚軍,又令蒙恬、王賁各率五千郎中騎兵從左右兩翼包抄楚軍。
項燕親自率軍擊敗了蒙恬,然而右翼項英部被突破,項英被王賁所殺。
蒙武率軍正麵壓上,王翦引大軍緊接而上,楚軍潰敗。
而奔襲至楚軍後方的李信軍,更是給了項燕致命一擊。敗逃的楚軍遇上了奔襲而來的輕騎兵,整個大軍直接被衝得七零八落。
項燕隻得回軍後方又與李信交戰,怒喝道:“李信,你這手下敗將還敢來與我交戰!”
“項燕老匹夫,你長子項渠已為我所斬!我李信定要今日一雪前恥,報前日兵敗之仇!”李信用劍指著項燕咬牙切齒道。
“渠兒!”項燕捂著絞痛的胸口,隨即挽起強弓射向李信。
李信一劍擋開飛射來的箭,與大批秦軍一起殺向了項燕。
原來之前李信曾率20萬秦軍從東南方向進攻楚國,李信進攻平輿,蒙恬攻擊寢地,大破楚軍,兵鋒指向楚國首都壽春。
然而秦國大臣昌平君以其楚國公子身份在秦軍後方反秦,李信隻好轉向西北去進攻後方的郢陳,於是率軍西進,到城父與蒙恬的隊伍會合。
項燕趁機尾隨在後,三天三夜不停宿休息,反擊,大敗李信的軍隊,攻入秦軍的兩個營地,斬殺了七個都尉。李信率殘部逃奔回秦國。
李信回秦國後,與蒙恬自縛前往鹹陽請秦王嬴政治二人兵敗之罪。
秦王嬴政請老將王翦出山為帥,出傾國兵力,率軍六十萬大軍攻楚國。特許二人在王翦帳下戴罪立功。而李信更是立下軍令狀,不殺項燕便提頭去見秦王。
李信在斬殺項渠後,便率領飛騎兵這支精心挑選的輕騎兵,晝夜奔襲,終於趕到項燕大軍後方。
四麵合圍,項燕退至土山之上,他隻剩下了五百親衛兵,他們在土山上打退了秦軍十幾波進攻,可是他們太累太餓了。
他們已經斷糧,支撐他們戰鬥的是對楚國的熱愛,是保衛家國的意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