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愛卿,寡人今封你為‘武信君’,仍為我楚國大將軍,統率三軍攻打暴秦!”熊心指著項梁說道。
沒等項梁謝恩,項伯與範增、呂臣等人私下交頭接耳說道:“武臣曾自號‘武信君’,今武臣新死,王上便封我二哥為‘武信君’,是何用意?”
“是啊,用此號恐怕不祥!”呂臣也覺得不妥。
“這個老夫就不清楚了。武臣曾為趙之武信君,項梁公乃我楚國武信君,應無大礙!”範增告訴二人不必在意這個。
“臣領詔謝恩!眾將士隨我征戰,都勞苦功高,王上亦要封賞諸將為善!”項梁不忘幫其他將領請功,想讓他們念著一點自己的好。
“封陳嬰為上柱國,賜東陽、高山、平安、射陽四縣為封邑!”
“封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封範增為軍師參將,輔助項梁大將軍出謀劃策攻打秦軍。”
“封項伯為左尹,項羽為上將軍。”
“封英布為當陽君,拜為左路將軍。蒲丘為右路將軍。”
“封劉邦為偏將軍。”
………
眾將都或多或少得到了封賞,年紀輕輕的熊心自然不知道這些收買人心的手段,自然是有宋義在背後為他出謀劃策。
封賞完眾人後,熊心便帶著宋義、陳嬰、呂臣等人回盱眙即位了。
項梁還沒有等到項羽攻打襄城回來,卻先等到項佗引著敗兵回來了。
“項佗,你是否沒有打開臨行前我給你的錦囊?”項梁見項佗身上鎧甲被磨得蹭亮,戰袍上還有不少血漬,顯然是經過一場惡戰。
之前項梁給項佗的錦囊裡麵寫的“儘力避戰,保存實力”八個大字,希望項佗能將這一萬步騎安然帶回來,不說全帶至少也要保存七八千人。
如今項佗回來隻剩了不到四千人,項佗抹了一把臉上的灰塵,和項梁稟報道:“我到臨濟城下就打開了主公的錦囊,隻是那章邯著實厲害,命秦將司馬夷和朱角各引一軍,從左右兩邊包抄我與田巴。我率軍拚死殺出,田巴卻深陷秦軍陣中,周巿想要來救,被秦將董翳攔住不得脫。彼時齊王田儋與田榮親率大軍後來趕到救援臨濟,卻又被章邯親自率軍擊破,齊王田儋被秦軍殺死,周巿也被董翳軍所斬,田榮引敗兵東逃。”
“什麼?朱角也在章邯軍中?”項梁敏銳地從項佗所稟報的戰況中,捕捉到了這一關鍵信息。
項佗點了點頭,將自己所探得的關於朱角的信息告知了項梁:“是的,此人據說曾是驪山修築皇陵的徭役,後來殺了守衛逃了出來,結果又被秦軍捉住。章邯建議胡亥釋放驪山的刑徒充作大軍,朱角也在這批人裡麵。由於朱角在之前與陳王部下軍馬的交戰中屢立戰功,現已升任為章邯手下統率一萬秦兵的大將。”
項梁心中竊喜,已經有了破章邯的暗招。然而沒等他高興多久,探馬回報:魏王魏咎在臨濟城上望見齊楚聯軍被章邯擊敗,為了魏國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隻得向章邯提出投降。魏咎唯一的條件就是希望秦軍進城後不要濫殺魏國軍民,章邯答應了魏咎的請求,魏咎於是自焚而死。
“唉~~魏咎也算是仁義之君了,今為保全全城百姓獻城自殺,我項梁實在佩服!”項梁忍不住誇讚道。
此時卻見台下一儒生站出來點評道:“魏咎為救全城人性命,犧牲自己一人,此大義也!齊王田儋為救好友魏咎,起舉國之兵來救,雖兵敗身死,亦為義也。還有周巿,明明可以自己稱魏王,卻堅持迎立魏咎,今主亡臣死,亦為忠義之士!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說得就是這些忠義之士啊!”
項梁心裡感慨道,可能這就是貴族的驕傲吧,這份氣節劉邦這種階層自然是無法體會的,更無法做到。不過生逢亂世,也許隻有像劉邦這樣的利己主義者才能有機會奪取天下。
“說得好!台下立者何人?”項梁問向一旁的範增。
範增望見這儒生似乎十分眼熟,走下來定睛一看,認出了此人:“此人乃是大儒孔鮒的弟子,叔孫通。”
“範老前輩,多年未見,彆來無恙!”叔孫通朝範增行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