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好春光,中原大地,杏、桃、李、柰這些果樹早已經相繼開放,梨花又一次壓了海棠。。。
宋人喜歡富華,富華最直觀的象征就是好看好聞的花,因此,人人愛花,插花、簪花、賞花,家裡懸掛的畫作也多是花。而簪花,更是上到趙官家、勳貴大臣,中到富戶商人,下到貧民,人人都愛!都喜歡在頭上發間簪上花朵,映襯自己的容顏。。。俺也喜歡簪花,現如今,俺頭上就簪了一朵小販說是來自洛陽的大紅牡丹花。
好漢們愛花朵,比起紋身刺青更愛!一個好漢可以不紋身,但是絕對不會不簪花!哪一位梁山好漢頭上不按照時令簪上幾次花朵?那年重陽宴上,金黃色大菊花插在每一個好漢的頭上,連老魯都在耳邊夾了一朵。
老魯年輕的時候紋了滿背的鴿血牡丹花,是把紋身刺青與簪花結合到了一起!他很有遠見!也幸虧如此,他已經剃光了頭發做了和尚,頭上簪不了花了!
而梁山上最愛花的,當然是蔡慶!他連綽號都叫做“一枝花”。。。蔡慶簪的都是鮮花!連冬天,都要費儘心思弄臘梅來簪!比起周通經常簪些人工做的假花強太多了!
再說了,“京城居大不易”,春季賣花,正是一個大好的掙錢機會。
萬花爛熳,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玉簪、百合,種種適合叫賣的花卉也紛紛上市,賣花的人用馬頭竹藍鋪排各色花朵,或擺攤或遊走,吟唱著叫賣鮮花。歌叫之聲,真是清奇好聽。
“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
紅顏三春樹,流年一擲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
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
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
呂洞賓的那個八仙組織,裡麵有一位仙名叫藍采和的,最喜歡提著馬頭竹籃遊蕩在各個城市街巷裡,踏歌叫賣鮮花。八仙出名後,很多賣花的小販就愛學藍采和的樣子賣花。
賣給俺頭上這多大紅牡丹花的小販,衣著破藍衫,隻有一隻腳上穿了鞋子,另一隻腳光著,跟陽穀縣那個賣梨子的鄆哥兒似的。。。俺看他挺像是真的,就買了那花兒。。。
這次俺再次從陳橋門回到東京開封城,心境跟去年大不相同了。去年,俺離了梁山好漢們。而他們受了趙佶的招安,去揍了一頓遼國;年底從這裡又去攻打田虎,至今還未打完。
東京城有個習俗,官家旨意,每年三月初一開金明池、瓊林苑,至四月八日閉池。這期間,除官家巡幸之日和幾日特定時間不對外,一律對東京城民眾開放,供大家春遊踏青玩樂。
這個池子最早是柴大官人的祖宗、財神爺柴榮仿照漢武帝在長安城西用來訓練水軍的昆明池,下令開鑿的。
宋太宗於太平興國元年對池塘進行大規模的開挖,以卒三萬五千鑿池,以引金水河注之。修建了池心島五殿,供皇帝觀看水戰表演。太平興國三年竣工,因池水引自金水河,太宗將其命名為“金明池”。
金明池是為訓練水軍才開鑿的。。。後來卻變成了皇家的遊樂場所。。。難怪高俅征伐梁山的時候,那水軍的水平真是太次了。
金明池現在位置還是在城外,從西麵順天門出去,三裡地,大道北麵就是。繞池子一周下來,不到十裡地,池子成長圓形,最西麵的最寬處直徑約一裡多長。
俺去年未曾關注這玩意兒,今年進城後就聽到街上百姓興致勃勃在議論,說趙官家今年還是要在三月二十日這日車駕臨幸金明池,與民同樂。
嗬嗬,俺在二月份剛在北地見識過了初代金國皇帝的最後出行,這大宋第八代天子的儀仗隊伍是個什麼樣子自然也要見識一番,反正再過三五日就到二十這天了,俺就在這東京城再停留幾日。
當了一次刺客,不自覺就會想著提前考察地形,俺頭簪鮮活大紅牡丹花,信步閒逛,穿城而過,來到金明池。。。
這池子是皇帝瓊林苑,自然是被一圈高牆閉鎖起來的!苑牆圍繞,有多個門戶,苑子的東大門靠近東京城,自然是主門,也自然是有兵將們把守的!但是,俺自然是能隨意進入的。
池門有牌樓,上額書寫著“瓊林苑”三字,可見這個池子是瓊林苑的一部分。
進門,神識展開,看四周均修有寬約兩丈有餘的河岸通道供人、馬、車走動,池周柳樹千姿百態,再外圍就是禦苑圍牆。
從南岸道路向西走百餘歩,有一個麵北的臨水殿,據說以前沒有這個臨水殿,皇帝駕臨,都是在這裡臨時用彩幄圈起來罷了。趙佶有錢,在政和年間建成此大殿,他每年車駕臨幸,聽說都是在此殿觀看爭標、賜宴。
從臨水殿再往西麵走數百歩就是一座宏偉的虹橋,叫仙橋。
大宋經曆八位皇帝,一百幾十年來,士農工商皆蓄力升騰,爭搶世上的繁榮昌盛。因此上,工匠就自然十分厲害,梁山好漢裡,工匠就有數位。東京城可是比梁山厲害多了,像九尾龜陶宗旺、玉幡杆孟康、金錢豹子湯隆、玉臂匠金大堅、通臂猿侯建這樣的高手工匠就有很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為了陸運過河,還要便利水運通行,大官老爺們下命令,那些有技術、懂行的小官老爺負責做主管,這些披著儒門外衣的,善於營造的墨家、善於天文、風水的陰陽家、善於耕種的農家等等諸子百家官老爺也是有很多,比如一個叫沈括的。。。蘇大學士遭受過烏台詩案,起因就是這個沈括往死裡弄蘇大學士。這人編了本書,叫《夢溪筆談》,裡麵都是被儒門貶為奇技淫巧的東西。
因為河水流大浪急,不能在河中立木建墩,這些奇技官老爺們就和那些高手工匠一起規劃設計,他們參考仿照大隋時期建造的河北趙州安濟橋,棄石用木,就在東京城的幾條河上建造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用巨木榫卯連接以支撐大橋的跨度,橋麵用成排的木料鏈固杵緊,形成一個碩大堅固的整體,整座橋宛如一整塊巨木雕刻而成。
傳說這些橋都是在橋梁所在地的河邊騰出陸地建造的,建好後,一夜之間就能把這麼大的整座木橋橫架在河道上。。。該說不說,都是術法之士參與。。。傳說每次落橋,大宋皇帝都愛旁觀,並現場題字給虹橋命名,高手匠人連夜鐫刻牌匾安裝。
豐水時期,水麵到橋底最高處要高大到能使水上最大的船舶都能順利穿越;橋麵要寬闊堅固,能並排行駛三五輛太平車。太平車乃是最大的拉貨用車,也是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發明的,所以起名叫太平車。車廂有板壁護欄,沒有頂,由二十多頭騾子或者六七頭牛來拉,每車能裝萬斤貨物。
這些橋的橋邊都建有牢固的護欄,來保障車馬行人過橋的安全。這些木橋一個個皆是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一般,所以都統稱為虹橋。
金明池裡的這座起名仙橋的虹橋呈南北向,長約數百歩。橋有三虹,朱漆闌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這種形製的虹橋叫“駱駝虹”。
仙橋向北伸進金明池中心,那裡是開鑿池子時候預留的一個小島,島上建了五座大殿。小島四岸都是巨石建造的石甃,殿中坐各設禦幄,朱漆明金龍床,河間雲水,戲龍屏風。這裡不禁遊人,也對外開放。
五殿的上下回廊皆是關撲錢物、飲食伎藝人的場地。所謂關撲,乃是購物與娛樂相結合的方式。店鋪、商販喜歡用遊戲吸引顧客,顧客看中商品,既可以按市價購買,也可以跟店主商定用關撲方式賭一把,掏一點錢參與搖獎,贏了拿走商品,輸了,錢歸店家。
在這裡,關撲的方式是在仙橋上兩邊用瓦盆,看中那件貨物,就往盆裡擲一定價值的銅錢,扔進去的,拿走東西。扔不進去的,錢就歸了賣貨之人。
仙橋的南端岸上立了一道欞星門,門裡對立兩座彩樓,毎年爭標作樂,東京城內各個勾欄的大小花魁們就主動前來,站在上麵呐喊加油。
欞星門相對的街南有磚石甃砌的高台,上麵有一個樓觀,廣百丈許,叫寶津樓。
從池門進來向北走,闊百餘丈,此池之東岸,臨水近牆皆垂楊,可以俯瞰仙橋水殿。聽說趙佶的車駕臨幸,就在這裡觀騎射百戲。
街東都是用作酒食店舎、賭場、藝人勾肆、當鋪的地方,開池這一個多月解下,隻至閉池,抵押物品沒有贖回的,就都給出賣。
向北過去直至金明池後門,就是汴河西水門也。
池岸正北遙對池心島上的五殿,建造了一個木頭大屋,裡麵停著皇帝的大龍船,這個大屋叫大澳。那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熙寧中,宦官黃懷信獻計,於金明池北鑿大澳,可容龍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梁其上。乃決水入澳,引船當梁上,即車出澳中水,船乃笐於空中。完補訖,複以水浮船,撤去梁柱。以大屋蒙之,遂為藏船之室,永無暴露之患”。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時,皇帝又會親臨金明池觀賞龍舟競賽與民同樂。
池的西岸,沒有屋宇建築,隻有水邊柳樹,遊人稀少,多是釣魚佬在此出沒。當然,想在這一個多月在這裡釣魚,必先去池苑所購買釣魚執照牌子,有了執照牌子方許釣魚,否則,抓起來罰錢還要示眾。遊人看見釣魚佬釣上魚來,都搶著高價購買,現場有擺攤的廚子小販臨水砟膾,配上美酒,食者說此乃是一年中在此地遊玩時的佳味也。
這地兒太小,俺用了半個時辰就一一逛遍,若趙佶來此,俺必能一擊斬之。
喜歡水滸之往事隨風請大家收藏:()水滸之往事隨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