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我心”之所,還就在落鳳山一帶,七八裡江水清澈的讓人心顫,與兩岸峭壁花樹相映成一幅畫卷,舟行其上,美哉!
俺與黃裳禦舟來回了七八趟,這才發覺一團拳頭大小的通透光影在這一帶江心仿佛魚兒一樣來回遊動,這七八裡的江水能如此清澈,可能就是因為這團光影隻在這七八裡江水範圍裡存在。
“這光影可能就是九天玄女分神突破壁壘來到這人世間的破口之處。竟然如此靈動,宛若遊魚。”俺詫異道。
關於破碎虛空之所,俺心中所想,和在黃鶴樓所感都是一處固定的疤痕類模樣。而眼前這東西俺從未見過,更是從未聽說過,與心中所想大為不同。
“神而異嘛。這些大能手段玄妙,不可思議的地方還是可能的。”黃裳也讚歎。
俺點頭,又再思索,卻也能理解了,還舉一反三,想起光明魔教聖地光明頂和黑木崖,聽說那黑木崖就是可以攜帶移動的門戶。。。還有道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也是隻有範圍,而門戶不為世人所知,可能也是遊離不定的存在。
“吾等若修不到飛升之地步,就不要再探查這類東西吧。萬一有個意外,恐難躲過。”黃裳眼中頗為忌憚。
“然也。”俺點頭讚同。
這地界兒找到,俺就沒有再此地久留的想法,黃裳也不打算在這裡修行了,兩人再次拱手分彆,各行其道。
俺打算去龍虎山看看。
龍虎山,地處江南東路信州和饒州交界,還是江南西路撫州交界,乃是個三不管的地方。
龍虎山本名雲錦山,東漢和帝時候,道人張陵帶著幾個弟子雲遊天下,見此山在此山住下,於此煉九天神丹,三年丹成,有青龍白虎出現在山頂上空,咆哮嘶吼。。。這山從此後改叫龍虎山。張陵在此地前後達三十餘年,煉丹創道、編寫道書、廣招弟子和以符水為人治病,名震方圓五百裡。後來赴四川創建五鬥米教,桓帝時在青城山飛升。
漢末時期,張陵之孫張魯政教合一,雄據巴蜀三十餘年,後來張魯以望炁術觀天下大勢,看曹家勢力強盛,就投了曹操。其第三子繼承祖宗道術,自漢中遷來福地龍虎山居住,自此開創了龍虎山天師道。
當今官家趙佶於大觀年間、崇寧年間封了上一代天師為存真先生,如今的天師為虛淩先生。
這位虛淩天師頗有些道法,自身戰力雖然看著不如林靈素神霄派那麼淩厲,更趕不上呂洞賓。。。俺那次在東京地下無憂洞殺戮丐幫等那些惡漢凶徒,焚燒了上萬的肢體,驚動了東京城內的法師們,這天師當時應該也在京城,這些法師們吞吐天地能量的炁柱也都是一般。
今年在金明池,這位天師也曾經伴著趙佶的車駕,也就是說俺在東京城見到過他,看麵相年齡不大,俺是哲宗元佑五年生人,這位估計也就在這年前後。
雖然這位虛淩自身的戰力一般,但是他與飛升的祖師們溝通似乎很厲害,能召神將,道術厲害。
呂洞賓扮作的那道人攛掇俺去刺殺完顏阿骨打,跟俺白話時也說過這位天師:
虛淩為三十代,係二十七代天師,也就是洪信太尉見過的那位騎黃牛吹鐵笛的小小牧童,是那位天師的曾孫。他長到五歲,還不能說話,有一日聞到雞鳴,忽失笑賦詩曰:“昴日有五德,冠距不離身,五更張大口,喚醒夢中人。”。。。看來,也是個轉世之人,聞雞鳴打破了胎迷,覺醒了宿慧,有了些神通,因為翌日,他就能宴坐於蓮池碧蓮花上。。。於是天師家族人人皆稱神異,認為是真仙胚子。
二十九代天師無子,原本“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輪不到他接任天師。但這次老少交替,家族長老團開會決議按“選賢為師”,所以認他過繼承襲,年方九歲,就成了天師。
崇寧二年,解州奏鹽池水溢,趙佶問道士徐神翁,徐道士對曰:‘蛟馻為害,宜宣張天師。’趙佶就命有司聘之,明年赴闕。那一年,這位天師十三歲。。。原來是比俺小了兩歲。
趙佶問解州鹽池水溢之事,天師當麵書符於金片上,令弟子同楊戩前去解州投鹽池中,頃刻間,雷電交加,有魚首龜身的水怪被殺死於池中,浮出水麵。潮水即退,鹽池複常。
趙佶聽楊戩回報,欣喜非常,問天師用何神將治的妖蛟,還可見否?天師對曰:“臣用鐵符召神將,水下殺蛟。所召之神將乃是三國時的關羽,即可召至”。說著,天師手握寶劍於殿左,隨即關羽提著冷豔鋸現身於階前。趙佶見之,十分驚奇,封關羽為“崇寧真君。”
這是道門正式接納關公為道門護法之神的開始。
還有傳說,那蛟乃是蚩尤作亂。嘿嘿,蚩尤這傳說裡的大能魔神,被分屍鎮壓萬年,威能如此之低了。
崇寧四年,趙佶撥賜江東徐氏資產,計米萬餘斛,命江東漕臣在龍虎山丈量土地,將龍虎山上清觀擴修增建,敕改上清觀為上清正一宮;複立靖通庵、袺然亭;敕建天師府,天師府是從第四代天師到龍虎山開始的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處,原稱“真仙觀”,就建在龍虎山腳下上清鎮關門口;又建靈寶、雲錦、真懿三觀;改祖天師祠為演法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俺到了龍虎山,就先來上清宮上香,看那宮殿時,端的是好座上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