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認為,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意思是,人對欲望的追求是天生的,就如同嬰兒餓了就會與兄弟姐妹搶奶,絕不會有什麼謙讓的行為。
所以沒有人天生就是君子,所有人生來都是小人,所謂的善念是人為的後天教化,所以謂之曰“偽”,是人為的偽,不是虛偽的偽。
這種對人性的評價,是極為理性且直指根源的。
一個人如果畢生堅持這種“偽”的行為操守,哪怕經常起心動念,能裝一輩子那他依舊當得上一聲君子。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從感性角度來說也絕不有錯。
畢竟人既然可以得到教化,會因他人的善行而感動,說明了大多數人都有著向善的心,這種後天對善的向往,不也恰恰證明了人性善嗎?
可惜的是,孔孟認為人性相近,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教化的想法,還是有些趨於樂觀了。
人能否得到教化,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前提,那就是同理心。
比如人被逼上梁山,有的人冤有頭債有主,隻誅首惡,絕不傷及無辜,殺了人之後坦然自首慷慨赴義,當得上一聲英雄好漢,誰不敬佩?
而有的人,則隻敢欺下不敢犯上,哪怕被逼到殺人了,也絕不敢抬頭看一眼欺壓他的人,隻敢向身邊無辜的弱者同胞揮刀泄憤,既無同理心,也無膽魄,乃是三重禽獸,懦夫中的極品。
黎譜被韓頌依上身,以她的視角快速看完了三年前發生的事,已知那六人恩將仇報死有餘辜,但凡多活一日都是蒼天無道。
“那些人很壞的。而且證據早就沒了,就算你知道真相,也沒辦法送他們坐牢。等天亮了,快離開吧。”韓頌依說道。
黎譜走到窗邊,抬頭望著月亮。
人言道月明如水盈如璧,但在他眼裡這月亮亮則亮矣,裡麵那一片片烏影卻礙眼得很,有瑕豈是完璧?
茅山祖訓:正邪對立,搏鬥終生。坐牢?隻有王法是法,難道我道法就不是法了嗎?
黎譜伸手入懷,從胸口扯出了十字架,轉頭問道:“韓頌依,你想不想報仇雪恨?”
韓頌依搖搖頭。
黎譜大為不解:“你死於非命,難道沒有怨氣嗎?”
“沒有。我覺得就這樣也挺好。”
黎譜上下打量了她一眼,開口便戳破了她的謊言。
“真的沒有怨氣嗎?那你為什麼還在這裡?如果你內心果真這麼平靜,應該已經往生極樂了。”
韓頌依眼神遊移起來。
“你在害怕?我知道了。你嘗試過報仇,但失敗了。所以隻能遊蕩在這裡做一個孤魂野鬼。你習慣這樣生活了,日複一日的風吹日曬,忍饑挨餓。你還覺得這樣很好。”
“你、你彆說了。”韓頌依低下頭,抽泣起來。
“為什麼不能說?你躲在困頓的舒適區,把院長的仇忘了,把自己的仇也忘了。滿腔怒火無處宣泄,隻剩下委屈,連升天的資格也沒有。”
黎譜的言語威逼,把韓頌依逼急了,她抬頭道:“我已經這麼慘了,你還想我怎麼樣?”
到了這一步,黎譜終於圖窮匕見。
他將胸前十字架扯下,蹲下身來,將這基督大法教的祖師法器立在她麵前。
“入我教中,以血洗血。”
十字架中傳出陣陣引力,透過十字架,韓頌依仿佛看見黎譜的腦後發出了柔和的五彩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