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十本及其專業的調香知識書籍裡,宋燚拿到了一本雜記,沒有書名,裡麵記載了各種雜事。
從建築賞析,到園藝種植,再到古玩鑒賞。記載的種類五花八門,種類繁多。
但沒有一樣知識達到精通,甚至連皮毛也算不上。
比如記載在園藝種植一類中的其中一篇就很亂七八糟,通篇沒有記載有關園藝種植的東西,而是流水賬一樣地記著一處莊園的種植曆史。
上麵的記述手法也很古怪,是以莊園裡的土地的視角進行記述。
宋燚稍微讀了一下,算是中場休息。
開篇就是以土地的視角,說了這片土地有多肥沃。之後一場風帶來了種子,土地裡雜草叢生。
於是它找來了兩位園丁打理自己,除草,翻地,全都有細致描寫。
之後園丁在土地裡種上了新的植物,這種植物能開出美麗的花朵,讓土地心情愉悅,覺得自己肥沃的土力得到了好的利用。
可是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它覺得花雖然發揮了土力,卻沒能完全發揮,導致園子裡依然有除不儘的雜草。
於是它讓園丁除花,種上了更能發揮它土力的植物,一種能汲取土地力量,開花並且結果的植物。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土地裡都種植這種植物。但隨著植物對土力的發揮,植物自身的伸長也變得不受控製。
這些植物就像雜草一樣長得到處都是,甚至爬出莊園,在園外枯萎破敗。
土地覺得這是背叛,再次讓園丁清理了這種植物,並且對下一種種植的植物仔細篩選。
甚至土地還找來第三個園丁,負責對新種下的植物進行必要的修剪,嫁接和引導。讓新植物能美觀又合規的生長。
於是,第三種植物種下了。
第三種植物是一棵樹,不再如雜草一樣雜亂叢生,它隻有一個主體。
同時這棵樹能開花無數,結果無數,能最大程度發揮土地的肥力。
第三個園丁也完美發揮了他的作用,對要出園的枝丫進行修剪,對彎折的樹乾進行引導嫁接,使之始終保持筆直美觀。
在第三園丁的引導下,樹似乎形成了最原始的生命記憶,它自己不再彎曲,也不再向園外伸展。
土地終於滿意了,滿意了更長的時間,時間長到它陷入了一陣子的長眠。
不知過去多長歲月,土地從長眠中蘇醒,再次醒來時,它發現那棵樹長得太高太大。
儘管它沒有出園,儘管它依舊美觀,土地還是決定換種第四種新植物。
這篇離譜的雜記到這裡就結束了,這裡麵彆說沒有半點園藝知識,甚至和種植也不占多少遍。
不過宋燚也隻是將它當做消遣,隨便一讀,接下來他繼續記憶其他書籍的內容。
在一本筆記裡,他找到了調香師的最初起源,這種技術起源於四百多年前的亞緹留帝國。
當時從一處深淵地下管道裡發現了一座神殿,裡麵的神碑上記錄了這種技術。
經過眾多人的研究,發展近百年才形成了調香師這一職業。
不過當時的天光還不像如今這般晦暗,調香技術也還沒有到和暗咳掛鉤的地步。
這部分算是史實資料,接下來才是筆記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