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同學,請到校長辦公室來一趟。"
早晨的廣播讓我差點打翻手中的豆漿。食堂裡所有目光齊刷刷投向我,竊竊私語聲如潮水般蔓延。我擦了擦嘴,心跳如鼓。難道穿越者的身份暴露了?還是實驗室事故的調查出了什麼問題?
校長辦公室的門半掩著,我輕輕敲了敲。
"進來。"
推開門,我愣住了。周予晟站在校長辦公桌前,身姿挺拔如鬆。陽光透過百葉窗在他臉上投下條紋狀的光影,襯得他的輪廓更加分明。校長——一個圓臉中年男人——正笑容可掬地看著我。
"沈念啊,來,坐。"他指了指周予晟旁邊的椅子。
我小心翼翼地坐下,和周予晟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他身上若有若無的雪鬆香氣飄過來,讓我莫名安心了些。
"叫你們來,是想談下個月的省級物理創新競賽。"校長推過來一份文件,"今年賽製改革,鼓勵跨年級組隊。周予晟推薦你作為他的搭檔。"
我猛地轉頭看向周予晟,他表情平靜,仿佛隻是談論今天的天氣。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原著中周予晟確實參加了這個比賽,但搭檔是物理老師推薦的一個高三學長,而現在...他居然主動選了我?
"我...我不確定自己夠格。"我小聲說。
"你在物理課上的表現很出色。"周予晟開口,聲音低沉而清晰,"尤其是對量子隧穿效應的理解,比很多高三生都深入。"
量子隧穿?我回想了一下,那是上周物理課的內容。當時老師提到這個現象,我隨口補充了幾句關於掃描隧道顯微鏡的應用——這在我原來的世界是常識,但在這個年代應該是前沿科技。
校長笑眯眯地說:"周予晟從不會看錯人。比賽下個月15號,你們有四周準備時間。學校會提供實驗室和必要設備。"
走出校長辦公室,我終於忍不住問:"為什麼選我?"
周予晟停下腳步,轉身看我。走廊光線昏暗,但他的眼睛卻亮得驚人:"你知道為什麼。"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知道什麼?知道我並非真正的沈念?還是僅僅欣賞我的"物理天賦"?
"我不明白..."
"那天在實驗室,你提到的幾個物理觀點。"他壓低聲音,"有些理論我查遍了所有資料都沒找到出處。除非..."他湊近我耳邊,呼吸拂過我的耳廓,"你接觸過未公開的研究成果。"
我鬆了口氣,順著他的話說:"我...叔叔是物理教授,可能聽他提過..."
周予晟挑了挑眉,顯然不完全相信,但也沒再追問:"不管怎樣,你的思維方式很特彆。物理競賽需要創新。"他遞給我一個u盤,"這裡有往屆試題和參考資料,明天放學後圖書館見,我們確定研究方向。"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我長舒一口氣。係統提示音在腦海中響起:"新支線任務開啟:幫助周予晟贏得物理競賽。獎勵:預知能力升級。"
這個消息讓我既興奮又忐忑。物理競賽在原著中是周予晟和林雨晴感情升溫的關鍵節點,現在變成我和他組隊,劇情已經大幅偏離了。
"係統,這樣改變原著情節會不會有問題?"
"世界線變動率目前為23,尚在安全閾值內。"係統回答,"但請注意,過度偏離可能導致自動修正機製啟動。"
還沒來得及思考什麼是"自動修正機製",我的手機響了。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小心玩火自焚。"
寒意順著脊背爬上來。是誰發的?趙明軒?還是...
下午的物理課,我能感覺到同學們投來的好奇目光。周予晟邀請我組隊參賽的消息顯然已經傳開了。林雨晴——她現在坐在我斜前方——時不時回頭看我,眼中滿是困惑。
課間,我去洗手間時,聽到隔間外兩個女生在議論。
"聽說周予晟從小學到現在,參加任何比賽都是獨來獨往,連去年的國際奧物賽都拒絕組隊。"
"沈念給他灌了什麼迷魂湯?她以前物理成績也就中等偏上吧?"
"誰知道呢...不過她最近確實像變了個人..."
我咬住嘴唇。是啊,沈念確實變了——殼子裡換成了我這個物理係大學生。
走出洗手間,迎麵撞上了趙明軒。他靠在牆邊,似笑非笑地看著我:"喲,我們的物理天才。"
我繞開他,卻被他一把抓住手腕:"彆急著走啊。我很好奇,你是怎麼騙過周予晟的?"
"放開!"我掙脫他的手,"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那些物理知識,那些"超前"的觀點..."他壓低聲音,"沈念,你連普通物理題都解不利索,突然變成天才了?"
我的心跳加速。趙明軒和沈念很熟嗎?原著中他們隻是普通同學關係。
"人總會進步的。"我冷冷地說,"還有,我的事不勞你費心。"
他眯起眼睛:"我隻是不想看你玩火自焚。周予晟沒你想的那麼簡單。"說完,他意味深長地笑了笑,轉身離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放學後,我去圖書館赴約。周予晟已經在那裡了,麵前攤開著幾本厚重的參考書。陽光透過他身後的窗戶灑進來,給他鍍上一層金邊,睫毛在臉上投下細長的陰影。
"坐。"他頭也不抬地說,推過來一張紙,"我列了幾個可能的研究方向。"
我掃了一眼,全是傳統物理課題:電磁場優化、經典力學模型改進...紮實但缺乏創新。
"這些...都很好。"我斟酌著詞句,"但競賽評委看重的創新性可能不夠。"
周予晟終於抬頭:"你有更好的想法?"
我咬了咬唇。在這個年代提出量子計算或者納米材料可能太超前了,但..."如果結合計算機模擬和傳統物理實驗呢?比如...用程序模擬粒子運動,再通過實體實驗驗證?"
周予晟的眼睛亮了起來:"跨學科研究...有創意。但編程部分..."
"我可以負責!"我脫口而出,隨即意識到失言——原著中的沈念可不會編程。
果然,周予晟的眼神變得探究起來:"你還會編程?"
"基礎...基礎而已。"我趕緊補救,"我叔叔教過一些python..."
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沒再追問。我們初步確定了研究方向:用計算機模擬布朗運動,再設計微觀層麵的實體觀察實驗。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幾乎每天放學後都泡在圖書館或實驗室。周予晟思維縝密,做事一絲不苟,而我則天馬行空,經常提出非常規的解決方案。起初我們爭執不斷,但漸漸找到了平衡點——他的嚴謹為我的創意提供了可行性框架,而我的非常規思路則幫他突破了思維定式。
"你的思維方式很...特彆。"周四晚上,當我們終於調試好模擬程序時,周予晟突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