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暫避鋒芒
逃出長安後,李俶帶著太子妃和蘇瑤一路向西,沿途百姓流離,斷壁殘垣隨處可見,安祿山叛軍的鐵蹄踏碎了昔日的繁華。李俶看著這一切,眉頭緊鎖,拳頭緊握,心中的愧疚與決心交織——身為皇室子弟,他必須儘快重整旗鼓,奪回故土。
他們在一處廢棄的驛站暫歇,驛站雖破舊,卻能遮風擋雨。太子妃受了驚嚇,身體不適,蘇瑤便細心照料,燒熱水、清理傷口,動作麻利又妥帖。李俶看在眼裡,心中對這個總能在困境中保持鎮定的女子又多了幾分欣賞。
“蘇瑤,”李俶遞過一塊乾糧,“你一個女子,跟著我們顛沛流離,受苦了。”
蘇瑤接過乾糧,輕聲道:“殿下說笑了,能為殿下和娘娘分憂,是婢子的本分。如今國難當頭,能做一點是一點。”她頓了頓,又道,“叛軍勢大,我們不宜硬碰,不如先去靈武會合其他宗室,那裡地勢險要,或許能站穩腳跟。”
李俶眼中閃過一絲訝異,蘇瑤的建議竟與他不謀而合。他點頭道:“你說得對,靈武是眼下最好的選擇。隻是前路艱險,怕是還要委屈你們。”
夜色漸深,驛站外傳來風聲鶴唳,三人都無睡意。太子妃握著李俶的手,輕聲道:“俶兒,無論多難,娘都信你。”李俶點頭,目光掃過蘇瑤——她正借著月光,在地上用樹枝勾畫著簡易的路線圖,神情專注。他知道,這場仗,不僅要靠刀劍,更要靠智慧,而蘇瑤,或許就是那個能助他破局的關鍵。
第7集:靈武風雲
曆經半月跋涉,三人終於抵達靈武。這裡雖不如長安繁華,卻因遠離叛軍主力,暫時安穩。宗室親王與殘餘將領齊聚於此,見到李俶到來,士氣稍振。
然而,靈武並非鐵板一塊。幾位宗室各懷心思,有人主張靜觀其變,有人則急於奪回長安,爭執不休。李俶初到,根基未穩,一時難以服眾。
一日,眾臣議事,一位年長的親王冷笑道:“廣平王,你攜家眷逃到此地,可有退敵良策?若是隻會躲著,不如讓賢。”
李俶正要開口,蘇瑤卻在帳外輕輕咳嗽一聲。他會意,沉聲道:“叛軍雖猛,卻失民心。我以為,當務之急是收攏散兵,安撫百姓,再聯合周邊藩鎮,形成合圍之勢。”他頓了頓,將蘇瑤昨夜分析的利弊緩緩道來,“安祿山雖占長安,但其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其子安慶緒野心勃勃,若能稍加挑撥,或可亂其陣腳。”
這番話條理清晰,既不冒進,又有具體方略,眾臣一時語塞。那位親王仍不服氣:“說得輕巧,散兵如何收攏?藩鎮怎會輕易聯合?”
蘇瑤適時端著茶水入帳,低聲對李俶道:“殿下,前幾日聽聞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將軍正率軍勤王,不如派人聯絡,郭將軍忠勇,定能相助。”
李俶眼前一亮,當即拍板:“蘇瑤所言極是!即刻派人攜帶信物,前往聯絡郭將軍!”
議事結束後,李俶屏退左右,對蘇瑤道:“你似乎總能洞悉關鍵,這些想法,是從何處學來的?”
蘇瑤心中一緊,忙道:“隻是平日裡聽坊間說書先生講些兵法故事,胡亂猜測罷了,能幫到殿下,是婢子僥幸。”她不敢暴露穿越的秘密,隻能含糊其辭。
李俶深深看了她一眼,沒有追問,隻道:“無論如何,多謝你。”他心中清楚,這個女子絕非尋常侍女,她的智慧,或許能成為他逆轉乾坤的利刃。
第8集:暗流再湧
聯絡郭子儀的使者出發後,靈武暫時平靜下來。但蘇瑤知道,這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她記得劇情中,李俶在靈武雖被擁立,卻始終麵臨內部的掣肘,甚至有人暗中勾結叛軍。
果然,幾日後,軍中開始流傳流言,說李俶私藏糧草,不顧將士死活。一時間,軍心浮動。李俶震怒,卻查不出流言源頭。
蘇瑤提醒道:“殿下,流言起得蹊蹺,怕是有人故意為之,想動搖軍心。”
“我知道,”李俶沉聲道,“隻是查無實據,難以處置。”
蘇瑤想了想,道:“不如殿下公開糧倉,讓將士們親眼查看,流言自破。同時,暗中派人盯著那些平日裡與殿下不和的宗室,或許能抓到把柄。”
李俶依計而行,當眾打開糧倉,糧草充裕,將士們疑慮頓消。而暗中監視的人也傳來消息,果然是那位曾刁難李俶的親王,暗中讓家奴散布流言。
李俶雖氣憤,卻礙於宗室情麵,不好嚴懲,隻能將其禁足。此事過後,李俶在軍中的威望稍有提升,但蘇瑤知道,這隻是開始。
夜裡,蘇瑤在帳外值夜,忽聞帳內傳來低咳聲。她推門進去,見李俶正對著地圖沉思,眼下有著淡淡的青黑。“殿下還沒歇息?”
李俶抬頭,道:“睡不著,在想郭將軍那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