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寧長公主帶著慧生又回去了,“皇帝不如自己多生幾個,好封了當塞王。”當然有一個前提,前提是自己早早立一個有威信的太子,其他兒子都心甘情願去就藩。
不妥,萬一兒子名望超過了自己,萬一兒子是朱標早死呢?萬一靖難之役。
總之,皇帝的確更信任自己的兒子去就藩,但去的地方又不太富裕。
拋下這些先不管,皇帝開始選秀了。皇帝想著選一些自己的親信,羽林衛副都統管路的女兒管文鴛,還有自己信任的禦史的女兒倪秋月,不錯都不錯,黎縈就沒必要,因為沒有發生什麼反叛之事,北門提督也沒什麼用場,皇帝還是覺得黎縈適合做王妃,是尋常的那種王妃,不是專門選給玄清玄汾這種不成器的人的,最後皇帝賜婚給了一位宗親,然後忽悠著他去西南就藩了,這樣一來爵位就世襲罔替了,不會降爵。
皇帝看了看,又陸續選了幾個人,徐燕宜,周佩,嚴致秀,仰順儀,韋氏,金氏,季氏,不過都沒什麼存在感,除了周佩。
熙華夫人立刻反對,“周佩父親不過四品知府,就能封正六品貴人嗎?”要知道,本來甄嬛是三品侍郎的女兒,也隻是莞貴人而已。
皇帝想了想,的確不太對,於是自己拿過來改,管文鴛為祺貴人,倪秋月為祥貴人,仰氏為福貴人,本來是良媛的金氏為瑞貴人,其餘徐燕宜周佩嚴致秀韋氏季氏都是從六品才人。
熙華夫人壓下了他們的位份,太後很不高興,皇帝隻是淡然,“本來就沒什麼出彩的。”
太後有些憤然,說熙華夫人又不能生,還寵著她,皇帝也該為皇嗣著想,而且甄嬛估計也不能生了,皇帝不如多去看看其他妃嬪。畢竟這些新選進來的沒受過宜修毒害,應該是可以生的。
皇帝讓賢妃隨意安排,太後也想著讓新人抱團取暖,彆被高位嬪妃忽悠了分化了,內部先爭吵起來。
相比之前的妃子,如果有繼後人選,太後更喜歡是後麵選秀進來的人,宜修被廢,在她看來,和這宮裡任何一個人都脫不開關係。
然而皇帝頗為失望,甚至很多人侍寢後還是原來的位置不動,福貴人仰氏不合心意,瑞貴人金氏也是一般般,其餘就更不得寵了,隻有管文鴛升祺嬪,倪秋月升祥嬪,周佩升慶貴人,其他都是得寵一次就失寵了。
太後有些著急,讓竹息去看看,果然她們住在一個宮裡,先內鬥起來了,如今進位的三個人,還算是好的了,太後長歎一聲,怎麼一代不如一代,至於徐燕宜,宮裡都是先樣貌再才氣,她還沒得寵。
皇帝似乎覺得,他還是和後宮的老人聊得來,而且前朝隱隱有立後的呼聲,皇帝居然雨露均沾,每個老人的宮裡都走了一趟,賢妃的林光宮,熙華夫人的宓秀宮,端妃的瑤華宮,陸昭儀和秦芳儀的永昌宮,李修容和韻嬪的長楊宮,慎貴嬪的懿安宮,恬貴嬪和琬嬪的玉照宮,欣貴嬪的承光宮,曹婕妤的秋來宮,還有方淳意的棠梨宮,還有就是住著新人的玉屏宮景昌宮了。
皇帝琢磨了一陣,新人中祺嬪祥嬪的父兄得力,是自己的純臣,給自己辦事的,以後無子封貴嬪封妃可以,做皇後就算了,慶貴人周佩家世一般,也罷了,其餘的新人都不行。
而老人裡麵,熙華夫人端妃首先被派出,陸昭儀李修容失寵,慎貴嬪生下一個和真寧很像的公主,總感覺不得勁,恬貴嬪也失寵,甚至隱隱有些瘋魔,欣貴嬪後宮交惡太多了,曹琴默又是熙華夫人的忠實擁躉,其餘人位份太低,這樣想來,似乎隻有賢妃史移芸合適?
喜歡甄嬛傳之美人卷珠簾請大家收藏:()甄嬛傳之美人卷珠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