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主任那輛二八大杠還沒被扶起來,那封蓋著紅戳的信,已經在陸亦川手裡攥出了汗印。
薄薄一張紙,燙得他指尖發麻。
“南邊一個大省的商業考察團……”
“考察……‘柳樹灣模式’……”
這幾個字,跟小錘子似的,一下下敲在他的腦門上,震得他嗡嗡作響。
他三步並作兩步衝回屋裡,把那封信平平整整地攤在江晚麵前的被子上。
“晚晚,你瞧瞧這個!”
屋裡,周正陽和陸昭也湊了過來,伸著脖子,一字一句地把那封信讀了兩遍,臉上的表情從驚愕變成了狂喜,最後又添了幾分不知所措。
“考察咱們?還叫……模式?”周正陽扶了扶眼鏡,鏡片底下,是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激動。
江晚把信拿起來,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
她的手指劃過“柳樹灣模式”那四個字,停頓了許久。
“他們不是來看咱們怎麼做餅子的。”江晚把信放下,聲音很輕,卻讓屋裡幾個男人都安靜了下來,“他們是來看,咱們是怎麼把一個村子,一群人,跟一塊餅子揉到一起的。”
這話說得玄乎,陸亦川卻聽懂了。
那條廣告,那趟“溯源之旅”,他們無心插柳,卻走出了一條彆人沒走過的路。
三天後,兩輛嶄新的藍色吉普車,在全村人的注視下,穩穩當當地停在了陸家院子外。
車上下來五六個人,領頭的是個五十歲上下的中年男人,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穿著一身合體的中山裝,氣度不凡。
陸亦川和周正陽迎上去,手都不知道往哪兒放。
“歡迎,歡迎各位領導來我們柳樹灣指導工作。”陸亦川憋了半天,說出一句最妥帖的客套話。
那領頭的男人笑著伸出手,跟陸亦川和周正陽都握了握。
“我姓張,是這次考察團的負責人。我們不是來指導工作的,是來學習的。”
他說話不緊不慢,口音跟他們這兒的不太一樣,但很客氣,讓人聽著舒服。
沒有進車間,也沒有直接談生意。
江晚的交代,是讓陸亦川領著他們,就在村裡走走。
考察團的人也沒反對,興致勃勃地跟著。
他們看了村頭的核桃林,看了村裡婦人坐在門口納鞋底,還碰上了陸婷婷,領著一群剛放學的孩子背著書包跑過。
張姓負責人走到溪邊,伸手掬了一捧水,放在鼻子底下聞了聞。
“好水。”他抬頭看向陸亦川,“好山好水,才能養出好東西。”
轉了一圈,回到陸家院子。
周霞早就把茶水、瓜子和幾碟子剛出爐、還冒著熱氣的核桃酥擺好了。
幾個人在石桌旁坐下,那位張姓負責人拿起一塊核桃酥,掰開,仔細看了看斷麵,才放進嘴裡,慢慢地嚼。
他沒說好,也沒說不好,隻是又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水。
屋裡,江晚隔著窗戶,把外頭的一切都看在眼裡。
“亦川,去把大柱和正陽叫進來。”
陸亦川愣了一下,還是照辦了。
等幾個人都進了屋,江晚才讓陸亦川把那位張姓負責人也請了進來。
屋裡有些擠,張負責人也不在意,找了個小板凳就坐下了。
“張主任,”江晚靠在枕上,氣色好了很多,開口直接切入正題,“您大老遠來,想必不隻是想看看我們村的風景。”
張負責人笑了,對江晚的直接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