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主的記憶中,現在所處地區氣候還挺好,夏天不熱、冬天冷而不寒。
按她估計冬天也就零上五、六度,夏天差不多二十幾度,還算宜人,能少遭些罪。
顧七七仗著年紀小,想趁早打聽些狀況,於是仰起小臉問爺爺。
“爺爺,我們村子裡怎麼這麼少的人呀?”
聽到孫女的問題,老爺子陷入了無奈。
“你小不知道,咱們村確實偏僻,偏到快到國界了。”
顧七七一愣,確實出乎意料。
這下子想做點小生意改善生活是不能了。
“離我們最近的城裡有多遠?”
爺爺沉思片刻道:“那可遠了,據說要走上幾個月才行。彆說我了,我的爺爺都沒去過城裡。”
顧七七都要絕望了。
“咱們為什麼要住到這麼偏的地方呀?沒想過搬到城裡嗎?”
“老人留下的說法就是為了躲避天災和人禍,雖然偏點,可也安穩,連朝廷都不來收稅。”
顧七七都想翻白眼了,這麼偏的地界兒再來收稅,都不夠路上耽擱費鞋底子的。
而且古代的稅一般都是糧稅,這麼老遠。
人駝馬拉嗎?
還不夠路上耗費的呢?
沒準官兵人多,一來一回路上就吃光了。
官府又不傻,費那個勁乾嘛?
不過也好,也不用擔心被抓了壯丁。
在古代沒有徭役和重稅,真就算頂頂好日子了。
雖說死不了,可也彆想好過就是了。
“那村裡娶媳婦咋辦?”
爺爺笑笑:“你個小丫頭還知道這些?”
奶奶在一旁開始搭腔:“再遠,隻要花時間也走得到,一年到頭,總有些壯勞力出去闖,有的闖出去就不回來了,有的集合村裡丫頭一起換幾個媳婦回來就算了。”
老太太說到此處歎了一口氣,又喃喃道:“看運氣和年景了。”
語調裡有化不開的悲傷。
顧七七不用奶奶說透也猜得出來。
如果外麵年景太差,瘟疫、徭役橫行還不如回到村裡躲避。
如果運氣爆棚走前撈一把,沒準真能發點小財也說不定。
“爺爺,現在是哪朝哪代啊?”顧七七終於問到了她最想知道的問題。
爺爺倒是笑嗬嗬,隻以為孫女又在哪裡聽了一耳朵。
“可難為爺爺了,不知道呀,也不關我們的事情。”
老頭一輩子大字不識一個,彆說國家名字了,能知道自己姓什麼都不錯了。
奶奶也插言:“彆說你爺爺了,滿村子都不見能找出個知道這事的人。”
顧七七眼睛都瞪圓了,真新鮮。
奶奶看著孫女滿是好奇的大眼睛,想了想又道:“咱村也不算與世隔絕,相反,路還算好走。”
顧七七更疑惑了:“這麼說,去城裡的路不難走,就是遠唄?村子這麼偏僻,誰修的路呀?”
爺爺順口答道:“也不是誰修的,就是走的人多了。”
“都是什麼人?”
“大概是商人吧?怎麼說咱這邊也算國界,就是緊鄰其他國家唄,但是什麼國就不知道了。”
“你們就從來沒問問過路的商人嗎?就沒有商人在咱村子歇歇腳?”
“不敢問,都是大隊伍,浩浩蕩蕩的一大群貴人還看不上咱這小村子,再說一年也就一兩次。”
顧七七想想也就明白了。
連朝廷都不來收稅,消息太過閉塞。
村民又都大字不識,完全可能一問三不知。
晚上,爺爺奶奶睡在大木床,她一個人睡在不遠處的小床。
說是床,其實就是木頭塊上加幾條木板簡單搭的。
窗戶小小、高高的,屋裡暗得不行。
偏僻雖然安寧可也意味著物資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