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有一個說法,嫁出去的閨女不應該回來上墳,作為彆人家的人就應該去上彆人家的墳了。
上墳不光是給父母長輩墳頭收拾乾淨,再拜祭,大多數人還會在父母祖宗的墳頭許願,希望自己來年能得到特彆的照料,下次來的時候會帶更好的祭品。
這特屬於兒子兒媳孫子孫女們的殊榮,竟然被一個出嫁女提前了,包氏怒火中燒。
丈夫劉知行趕緊拽了拽她的胳膊“你怎麼好意思的?你忘了姐姐給我們的東西?你怕不是這麼快就已經忘恩負義了吧?”
倆女兒也不悅的看著自己的母親,嫌她不記姑姑的情意。
劉知心一家是無所謂的,誰提前來上墳了他們完全無所謂,他們覺得隻要自己的心意到了,其他的都不是事。
劉知意一家更是,劉知意這人就不怎麼虔誠,他不相信已經下世的父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
“有人來燒香是好事兒啊,我們父母不是能多享受一份嗎?
活著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去了那邊能多享受一分也是好事情。
至於他們想保佑誰,活著的人都會偏心呢,死了偏心不是更正常嗎?”
劉知意邊說邊笑,樂哈哈的取出了貢品。
他是真的不在乎自己的爹娘保佑誰,因為他對自己的能力足夠自信,完全不會在意爹娘幫不幫他。
雖然三家人是先後到達,但是為了看一看對方的供品和態度,故意磨磨蹭蹭的等了一下,搞得就像,他們很和諧一起來的一樣。
劉瑞安和丈夫以及餘寶都還未離開,是因為整個墳地周圍到處都是大樹山茶,這個季節正好開的十分的漂亮。
如此美麗的景色,留住了幾人的腳步,他們都還在欣賞著這難得一見的春日風光。
大樹山茶花大如盤,比牡丹還更加鮮豔深邃的顏色,開滿了山坡簡直動人心魄。
劉瑞安也發現了自家兄弟們,所以想了想還是跑過去打了個招呼。
劉雪梅見到姑姑姑父和餘寶,想起往事,心情就特彆的激動,十分高興的問父親“我們在這裡一起聚餐吧,把貢品拿過來一起吃了?”
一部分貢品不用拿走,比如酒水,糖果,但是葷腥什麼的就要帶走了。
因為大部分人生活都不富裕,肉是一定要吃掉的。
西南方向上墳過後要在父母墳前吃飯,意思是一家人又團聚了。
劉知意看向自家兩個弟弟,因為一直不和睦,去年上新墳就各家上各家的。
那倆貨因為劉瑞安夫妻的在場,也是要麵子,所以就點頭同意了。
幾個小姑娘迅速的忙了起來,餘寶不知道自己該乾啥,劉雪麗從儲物袋中拿出些蔬菜來“餘寶,你去洗菜吧,那邊有山泉水。
我們要煮幾個咕嘟鍋,這樣所有的菜都可以倒在一起煮。
小梅你啥也不會乾,把這些貢品上的肉撕下來,骨頭就不要了。”
劉雪麗從來都是遇到燒火做飯的事情就變成了一個總指揮,把彆人支配的團團轉。
她自己也不閒著,飯燜起來,酒弄出來,大家要吃的要喝的她都有本事全部弄出來。
並且計算一下人數,男人喝什麼女人喝什麼小孩子喝什麼,周到又體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