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高瑞幸去了問天宗,趙嬌娃的日子突然好過了起來。
趙嬌娃還送酒來給劉知意了。
她滿麵笑容,一臉開心的對劉知意道“大姨爹,高瑞幸弄了點酒,因為我不喝酒我也不知道好不好,在外麵價格還是很高呢。
我們平時都喝不了酒,就給你送兩壇過來。
現在正好是冬天,你外出的時候喝一點可能會暖和一些。”
劉知意想提醒她,自己不是她姨爹了,但是開口不說笑臉人,他怎麼也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劉雪麗隻是笑,笑容不達眼底,給趙嬌娃倒了一杯水“遠道而來,喝一杯。”
水裡放了蜂蜜,一股蜜香味馬上彌漫口腔。
是黑蜜配上了菊花,不是很甜,但菊花和蜂蜜特有的香味,讓趙嬌娃怔了一瞬。
她已經不缺蜂蜜吃了,他們倆掏到了一窩,普通的山茶花蜜。
賣掉些留了些,但是那個蜂窩特彆小,讓她無比的後悔,從月老廟裡出來的時候,沒有賴上劉家姐妹。
劉家姐妹們全都膽大心細,幾乎沒有自己搞不定的事。
而且她們運氣一向很好,想要什麼大家夥一說馬上就會得到,就好像整個山林是他們家的,能讓她們予取予求一樣。
想到這,趙嬌娃又恨得牙癢癢。
要不是兩個人生活艱難,想買件像樣的衣裳都買不起,高瑞幸也不會去投奔一家小宗門。
所有的大中型宗門,都要來年的二月三月才能拜山門,走問心路。
而他們倆已經生活艱難,入不敷出了。
根本不像她說的每個月有一百多兩銀子。
實際每個月才幾十兩,一天二兩銀子都沒賺到。
這樣過下去兩人都要完蛋。
雖說吃得起飯喝得上水,但日常生活必然捉襟見肘。
高瑞幸沒法子,發現兩個人的生活比一個人更加糟糕,才不得不去投奔一個宗門。
他想的是如果學了一門手藝,以後不論到什麼地方,都不會淪落到瀕臨絕境。
劉雪麗這人還是有點心軟了,看到這個表妹給自家爹送了酒,忍不住給了她三斤黑蜂蜜。
“其實這個吃起來不甜,但是味道要好一點,給你三斤帶回去吃吧。”
那兩壇酒,價值不到十兩銀子,三斤黑蜜,值一百二十兩。
饒是這樣,趙嬌娃也沒感激她的好心不說,還覺得壇子太小,蜂蜜太少。
“一個死摳門,我給他們的是兩壇,她隻回了我一壇,他們到底是怎麼好意思的?”
趙嬌娃流著淚對高瑞幸訴苦,高瑞幸隻得小心巴結的哄她“你要是把這壇蜂蜜賣了,能寬寬鬆鬆的過上兩個月呢。
這樣一想你是不是會覺得不虧?
嬌嬌,作為親戚,他們這樣做才是對的。
正所謂窮不靠親,冷不向燈。
親戚之間的來往都是小恩小惠,誰也不可能上趕著給你送幾千兩或者上萬兩銀子。
要什麼都要自己去掙。
我讓你去送酒如果他們不給你蜂蜜,你難道還能跟他們搶不成?
原本也不指望他們能給什麼,親戚之間之所以要維持,是遇到什麼事情有個商量之處,有人幫忙拿主意,讓自己不至於惶惶不可終日。
不是為了要得到多少的錢財,想從親戚家手裡拿錢是不現實的。
你聽我的話,我們不能指望彆人,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指望不上,還去指望表兄弟姐妹,這種盼頭注定要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