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氏給趙嬌娃三千兩,實際還是為自己留後路。
她挺怕的,怕自己有一天臭死在家裡。
趙嬌娃這人懶惰是懶惰,但是對家人還是比較心軟的。
還有她的那個未婚夫很講道理,哪怕當初訂婚的錢被嶽父嶽母搞掉了,他也沒產生過較大的情緒波動。
甚至都沒怎麼生氣。
“給到彆人手上的錢就不是自己的了,人家愛怎麼使就是他們自己的事,跟我們已經無關。”
大王氏聽說後,覺得這小子挺不錯,是個不計較得失的。
大王氏有點偏心趙嬌娃,從趙嬌娃小時候就偏心她疼她。
其實大王氏早就知道,餘寶小時候在自己妹妹家過的是豬狗不如的日子。
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拖拖拉拉還是要長大。
不是彆人占便宜是自己妹妹一家人占的便宜,這個便宜就讓他們占了。
大王氏在婚姻裡就多次回過斜坡,要不然劉知意也不可能這樣防賊一樣的防她。
每一次她去斜坡,都要滿滿背一滿背簍東西去,然後連東西帶背簍都留在斜坡,自己兩手空空的回來。
還沒有餘寶的時候,大王氏就是經常這麼乾的。
那時候她的爹娘還在,劉知意悶不吭聲。
後來她娘沒了,她爹讓弟弟接到了城裡,大王氏再去斜坡,就將東西給了趙嬌娃家。
還有趙嬌娃家人三天兩頭在鎮上他們家一住就是三五天,反正寬房大屋到處都可以睡。
有時候有的親戚就像一群野狗,打都打不走那樣撲上來。
劉知意所有的耐心都被磨沒了,才會越來越討厭大王氏的娘家人。
再有嫉妒大王氏兄弟姐妹一家的斜坡人,總是繪聲繪色的來講,大王氏其實根本就不是她爹娘生的,而是撿的村裡的孤兒。
劉知意那時候就勸自己的媳婦“過日子不要總是把心思放在彆人身上,自己的家才是最重要的。”
大王氏著了魔一般扒拉東西給娘家人,什麼東西都往娘家人那裡送。
天長日久成了習慣。
劉知意才會越來越反感。
現在大王氏自以為自己的家底還算厚實,送給侄女三千兩不算啥。
但是在這裡住了一個多月後,她就有點後悔自己的決定太倉促了。
想要回那些錢又張不了口,再說給出去的東西,哪還有臉要回來?
但是趙嬌娃對她不好,相處這麼多天她算是看出來了。
還不如自己的那些兒女呢。
至少自己的女兒們自從修煉以後,就從來不會問她要錢。
趙嬌娃天天在她的麵前哭訴怎麼樣怎麼樣窮,怎麼樣怎麼樣過不下去。
大王氏長歎,還好自家女兒們看起來都很有錢的樣子,不像趙嬌娃這麼艱難。
餘寶可不知道那姨侄倆的事,她無憂無慮住在陰陽境裡,暖和非常不說,吃飯更是有人伺候。
這種日子才是真的逍遙快活。
白天沒事刷刷劇,炒炒股。
雖然炒股票沒賺到什麼錢,但是紅紅綠綠的那種感覺真舒服,無論漲跌都讓人血脈噴張。
小賭怡情嗎,有時候一股賺到六分錢就可以賣了。
餘寶喜歡買十塊錢以下的股票,最多就買三萬股,賺六分錢一股,除去買賣費用還能淨賺一千多兩千不到。
所以她經常這麼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