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世界)東大陸
完成鹿山之戰的任務,趙剛如願拿到書院居住權後,便再沒接到書院發布的這類任務了。
書院裡的時光悠悠然,仿佛時間的流速都放緩了許多。
每日無所事事,實在太過無聊,他便將目光投向了曆史的漫漫長河,靜靜觀望著平行世界東大陸的風雲變遷。
土王統一華土部落之後,部落迎來了一段相對和平的發展階段。
在這期間,巫者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他憑借著前人留存下來的知識,著手開始造字。
他帶領著一群部落中的智者,長時間潛心研究與嘗試,曆經無數次的失敗與改進,終於創造出了一套獨特的文字符號。
這些文字符號起初被用於記錄部落中的重大事件、神聖的祭祀儀式以及各類知識技能。
它們被刻在獸骨、樹皮之上,或是繪製在洞穴的石壁上。
隨著時間的緩緩推移,這些文字符號逐漸在部落中推廣開來,成為了人們交流和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人們用它們來記錄豐收的喜悅、戰爭的勝負,以及先輩們口口相傳的智慧。
同時,巫者還大力興農業。
他觀察天象,研究氣候和土壤,教導部落子民如何選擇合適的土地進行耕種,如何根據季節的變化種植不同的農作物。
在他的指導下,部落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糧食產量大幅提高,人們的生活也逐漸穩定和富足起來。
隨著農業越來越發達,部落徹底擺脫了以前靠打獵、采集那種不穩定的生活方式。
人們有了更多空閒時間,就可以去乾彆的生產活兒了。
這麼一來二去,形成了一個特彆好的循環,部落的人口越來越多,地盤也像滾雪球似的,越來越大,變得越來越龐大。
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張,華土部落在對外征戰以及與其他部落發生衝突時,捕獲的奴隸數量也日益增多。
在這種形勢下,部落不知不覺間進入了奴隸社會。
奴隸們承擔著繁重的勞動,他們在農田裡辛勤耕種,在礦場中挖掘礦石,為部落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
而部落的貴族們則享受著奴隸們的勞動成果,過著優渥的生活。
在土王統治時期,華土部落一直實行禪讓製。
每當部落首領的位置出現空缺,部落中的長老們便會齊聚一堂,他們圍坐在篝火旁,神情莊重地商議和考察。
他們會觀察每一位候選人的品德、能力和領導才能,經過深思熟慮後,推選一位德才兼備的人來繼承首領之位。
這種製度確保了部落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有能力的人手中,有力地促進了部落的穩定和發展。
大家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推動著部落穩步向前。
在趙剛看來,土王與巫者在他們所處的時代確實做得極為出色。
土王英勇善戰,帶領部落抵禦外敵,拓展領土;
巫者智慧超群,為部落的文化和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覺得即便自己身處那個時代,也不一定能做得比他們更好。
然而,時光無情,歲月不饒人。
縱使土王再英勇無敵,巫者再有經天緯地之才,也無法抗拒歲月的侵蝕,他們漸漸老去,最終離開了人世。
第二代華土部落首領是土王的兒子米。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米並未遵循禪讓的傳統,而是開啟了家天下的模式,建立了宗法製。
從此,華土部落王朝正式宣告建立。
在此期間,米為了奪取更多的權力,對巫者進行打壓。
巫者的地位逐漸下降,他們的影響力也日益勢微,最終漸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而米則牢牢掌握了更多的權力。
在書院裡,趙剛仿佛被時間遺忘了一般,始終沒有察覺到自己的衰老。
直到此時,他才猛然驚覺,外麵的世界與書院裡的時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書院裡的一天,或許相當於外麵世界的一年,甚至更久。
改為“在隨後的500年裡,宗法製不斷完善,逐漸成為維持王朝秩序的重要製度基礎。
它規定了貴族之間的等級關係、權力繼承和財產分配等諸多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