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好景不長。
還沒等眾人從先前的忙碌中緩過神來,第三個月上旬,一支來自白家村的756名流民,如同洶湧的潮水,浩浩蕩蕩地闖入了大家的視野。
這個不用想,肯定是剛哥招過來的。
陳禹澤佇立在營地高處,目光所及之處,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的人群。
那場景,就像是無數細小的黑點彙聚成的流動海洋,朝著營地席卷而來。
他隻覺一陣眩暈:“剛哥這是要把方圓百裡的流民都招來啊!”
一旁的錢瑞苦笑著扶住額頭。
宋文彥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彆說有的沒的了,趕緊乾活吧!
時間可不等人,這麼多流民,安置工作還不知道要忙到什麼時候呢,早些忙活完,早享受。
與其在這裡抱怨,不如想想怎麼把人安頓好。”。”
據係統統計,這支隊伍原本780人,走散24人,剩餘756人。
其中男孩209名,女孩201名,老人44名含村長),婦人201名,青壯年101人。
人數眾多,場麵一度混亂。
陳德海趕緊協助錢瑞登記流民信息,力求信息準確無誤。
孫裕則指揮著民夫隊,快速搭建更多臨時住所,以安置新來的流民。
錢瑞通過係統登記流民,看著不斷增加的人數,既欣喜又感到壓力巨大。
可惜,這段時間依然沒有新的穿越者加入。
不過幸運的是,經過前兩次的經驗積累,這次流民的安置有著更多村民的幫助,而且營地也儲備了足夠多的糧食,還有不少空閒房屋。
穿越者們相互配合,按部就班地推進各項工作。
這三個月來,一千多流民的湧入,就像是遊戲裡瘋狂“爆兵”,讓12位穿越者既痛苦又快樂。
為此,陳禹澤、孫裕、葉錦璃、林瀾、宋文彥、柳茵、安靜、錢瑞、夏瑤,以及新加入的外賣騎手周遠、寶媽林穗、退休會計陳德海,召開了無數次會議。
會議主題包羅萬象,有教育、房屋建設、規章製度、食物和事務人員分配,還有青壯年的軍事化管理、流民種田分配、合理稅收計算、治安維護,甚至穿越者內部的規章製度也在討論範圍內。
他們各抒己見,最終通過協商達成了共識。
執行計劃的行動中,周遠依舊負責引導流民工作。每日在營地與流民隊伍間奔波。”
林穗專注於照顧婦女兒童。她在營地搭建起簡易照顧點,為孩子們擦拭臉龐,安撫受驚的孩童;
為剛生產的母親傳授育兒知識,幫忙照料新生兒。
陳德海發揮會計專長,協助錢瑞和柳茵管理物資。
他坐在簡陋的辦公桌前,麵對堆積如山的賬本和紙張,仔細清點每一批物資,詳細記錄數量、種類和來源,並根據流民數量和需求製定分配計劃。
住房安置方麵,穿越者們組織流民分組行動。砍樹的隊伍喊著號子,將粗壯的樹木伐倒;搬運組用簡易推車一趟趟運送材料;
搭建組按照現代建築理念,搭建穩固的房屋框架。
經過不懈努力,一排排簡易卻結實的房屋拔地而起,煙囪中升起嫋嫋炊煙,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生機。
為解決吃飯問題,他們一方麵開墾荒地,運用現代種植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
另一方麵,周遠加入狩獵隊,憑借敏銳的觀察力和靈活的身手,與隊友們多次捕獲野兔、野雞等獵物,為營地補充蛋白質。
隨著流民增多,管理和治安問題日益突出。錢瑞和柳茵組建治安隊,製定規章製度,挑選責任心強、身體強壯的流民進行培訓,負責日常巡邏和糾紛調解。
一次,兩名村民因爭搶水源發生爭執,治安隊員及時趕到,耐心勸解,最終化解矛盾。
教育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林穗聯合有知識的流民設立簡易學堂,雖然條件簡陋,用樹枝在地上寫字教學,但孩子們學習熱情高漲。
林穗鼓勵道:“孩子們,隻有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好。”
學堂裡,稚嫩的讀書聲此起彼伏,充滿希望。
流民安置的事情終於告於段落,不過好處在於他們有了一批自己組建的兩百人的民兵隊伍,以及相應的規章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