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引著晉王走進書房,親手為他沏上一壺新茶,茶葉在沸水中舒展,香氣漸漸彌漫開來。
他指尖摩挲著溫熱的茶盞,沉吟片刻才開口:“大王可知,在我那邊的曆史裡,晉地曾有過一段血性與屈辱交織的歲月。”
晉王捧著茶盞的手微微一頓,眼中好奇更甚:“哦?說來聽聽。”
“春秋時期,晉是中原霸主,城濮之戰退避三舍卻大敗楚軍,邲之戰雖敗,仍能憑鄢陵之戰重振旗鼓。
可到了戰國,三家分晉拆得邦國四分五裂,後來晉地歸入秦土,成了抵禦匈奴的前線。”
張宇望著窗外隨風搖曳的梧桐葉,聲音裡帶著幾分曆史的厚重。
晉王眉頭漸漸擰緊,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案幾:“竟有這般波折?那夏國使者口中的‘晉之恥辱’,莫非指的是這些?”
“這才哪到哪,要是真的隻是這樣,那夏國也就不會特彆說明了!”
張宇搖了搖頭,放下茶盞,目光銳利起來,“接下來到了戰國,就成了七雄爭霸——秦、楚、燕、韓、趙、魏、齊,這七國連年征戰,最終是秦國笑到了最後。”
晉王捧著茶盞的手一頓:“秦國?我記得你提過的商鞅變法,就是秦國吧?
你前些日子給我看的那些新法條文,說是結合他的變法改良而來的,對嗎?”
“正是。”張宇點頭,語氣裡帶著幾分讚歎,“秦國原本隻是西陲小國,被中原諸侯瞧不起,說他們是蠻夷之邦。
可商鞅變法後,一切都變了。
獎勵耕戰,百姓種地種得好能得爵位,上了戰場殺敵多能獲賞賜,整個國家就像上了發條,國力一日強過一日。
後來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廢分封、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修長城、鑿靈渠,創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晉王聽得嘖嘖稱奇,忍不住拍了下大腿:“竟有這等魄力?
嗯,這和我們現在的狀況何其相似!
我們如今已經滅了四國,要是沒有夏國在旁虎視眈眈,我們統一的腳步,估計和那個秦國也差不多了!”
他越想越覺得有意思,端起茶盞一飲而儘,又催道:“國師你接著講,那秦朝這般厲害,傳了多少代?”
“可惜,秦二世而亡。”張宇聲音沉了些道。
晉王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眼睛瞪得圓圓的,像是沒聽清:“不是……國師……怎麼就二世而亡了?不可能啊,也沒道理啊。”
張宇接著道:“秦始皇晚年求仙問道,苛捐雜稅重,百姓苦不堪言。他死後,秦二世昏庸,趙高指鹿為馬,天下大亂。
晉王擺了擺手道:那也不至於,秦二世再會敗家能敗多少?
六國都打不過秦,天下大亂的百姓起義軍就能打敗秦國?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怎麼也能撐個幾代吧?”
晉王開始對號入座了,這事情怎麼也不能讓他信服。
張宇點了點頭道:“確實,不過曆史就是這樣。
商鞅的變法變法本來就是一劑虎狼之藥,能讓秦國快速崛起,統一六國,但是副作用也很大。
我的改良版也是出自於它,多少也是受到它的影響。”
晉王的眉頭又皺了起來,手指在案幾上輕輕畫著圈:“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將來統一了其他所有國家,最後也有可能像秦朝一樣,自己也跟著滅亡了?”
“我們這和那邊隻是相似,情況又不一樣。”
張宇緩緩道,“不過要是真的統一了,還沿用現在這套戰時律法,不作出改變,那還真有可能步入秦的後塵。”
晉王頓時來了興趣,身子往前湊了湊,幾乎要碰到案幾:“哦?國師,那我們之後應該如何變呢?”
“戰時法太重了,自然要做出改革。”
張宇伸出手指,一條一條地數著,“賦稅要減,徭役要輕,不能再像現在這樣,百姓既要打仗又要納糧,得讓他們喘口氣,休養生息。”
晉王聽了,反倒有些不以為然,擺了擺手:“哦,這樣就可以嗎?
那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
等統一了天下,我下道旨意,減輕賦稅徭役便是,這有何難的?”
“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