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無奇小衙內!
冠禮,是華夏民族嘉禮的一種,華夏族的成年禮,為男子冠禮,女子笄ji禮。
一般由家裡的長輩依據傳統為青年人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
根據《儀禮·士冠禮》及《禮記·冠義》記載,士階層以上的貴族男子到20歲時,家庭要在宗廟中為之舉行冠禮。
但大宋的士大夫們卻認為冠禮隻要在十二歲以後二十歲之前都可以舉行。所以高俅才打算趁著高檻十八歲生日,同時又是除夕這麼個好日子,給高檻舉行及冠大禮。
除夕當日清早,高家人早早地在祖廟裡擺設好了冠禮過程中所需要的盥洗之器、冠服、梳妝用具和盛酒禮器等,高檻被管家拉著再三叮囑著儀式上的禮儀和規矩。
待陳設完畢後,高氏的族人和前來觀禮的嘉賓依次就座。
高俅從大門左側出來迎接主賓和讚冠者,主賓自然是德高望重的蘇軾,旁邊的“讚冠者”是皇帝趙佶派來的太常寺卿、樞密院副使宰相蔡京。
文學泰鬥主持,副宰相協助,高檻這及冠大禮的規格可謂是蠍子拉屎——獨一份了。
高俅引導他們進廟。在這個過程中,每走到拐彎處,三人都要互行揖禮,走到廟門前,又是互相揖讓後再踏入廟門。
進入廟門後,三人在行進中再次相互揖讓三次,在升階時,主賓又三揖三讓後,方才升階升堂。
這不厭其煩的揖讓體現了傳統禮儀所蘊含的敬讓精神。
儀式正式開始了。
蘇軾和蔡京依次將三種不同的冠給高檻戴上,每戴一次高檻都要更換一次與冠相匹配的禮服,這稱為“三加”。
“三加”過後,高檻入席坐下,蔡京上前為他梳頭、挽好發髻、插上發簪,用一根黑色絲帶纏住發髻。
然後蘇軾向高檻致祝辭,並給他加上黑布冠,高檻起身,在下人的幫助下回到房中換上玄端服,係上暗紅色的蔽膝,出房後麵南站立,此為初加。
然後又經過了再加和三加兩道程序,與初加的禮儀一樣,隻是穿戴的衣冠不同。
在這個過程中,蘇軾和蔡京每次加冠時都要向高檻致不同的祝辭,都是一些勸勉與祝願的話。
三加之後,高俅設筵席於室門西邊的大堂正中,高檻迎來了他的首次成人禮遇。
蘇軾上前作揖,請高檻入席,麵朝北向高檻端上酒杯,蔡京向他進上肉食,高檻拿著這些酒肉祭祀高家祖先,表示不忘本。
祭祀完了祖宗,蘇軾則以成人之禮與高檻相互拜揖,表示高檻是個大人了。
接著高檻帶上乾肉從西階下堂,到東牆那邊,從北頭的小門出來,麵朝北拜見母親晁氏,並獻上乾肉,晁氏行禮接過後準備離去,高檻拜送,晁氏又拜。
接下來到了給高檻取字的環節。
取字是冠禮重要而特殊的儀式,因為在古代的社會交往中,成年之後,名隻能用於自稱,除皇帝和他老子外,任何人不能直呼其名,隻能稱字,以示尊敬。
高檻拜見母親回來,麵朝南於西階東邊站立,蘇軾為高檻取了個表字,喚作“定安”期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定國安邦之才,高檻大禮拜謝蘇軾,從今以後他就是高檻、高定安了。
起好了表字,高檻拜見了師長以及前來觀禮的嘉賓,然後出廟門、入寢門,拜見高家的女性長輩,禮節與見晁氏一樣。
高檻回家後更換服裝,再戴上玄冠,穿上玄端服,係上暗紅色的蔽膝,先去拜見皇帝趙佶,然後再分彆去拜見皇太後和有幾個有名望的老者。
等拜完了,高檻的及冠大禮終於完成了。
冠禮結束後,高俅設宴酬謝來賓,並贈給他們一束帛和兩張鹿皮作為謝禮。
最後把賓客們送出大門,又派人把儀式上用了的一些肉食送到來賓家裡。
整個及冠大禮的流程才算是徹底結束了。
等冠禮結束,已經到了黃昏時分,高檻累得精疲力儘,他感覺這比練一整天的功夫還累。
於是也沒和家人一起守歲,隻草草吃了一些餺飥,也叫湯餅,我們現在叫湯麵片。
吃過以後就睡下了,一覺睡到了第二天早上雞鳴聲響起。半年的堅持,早已讓高檻形成了習慣,起床後照例鍛煉了一陣。
練完了以後,丫鬟小楠按昨天冠禮的樣子給他盤好了發髻,穿戴好了衣冠。
穿戴整齊以後,高檻前去給高俅和晁氏磕頭拜年,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吃了一頓早飯,然後高檻就隨高俅進宮去參加春晚,觀禮。
每到新年,大宋朝和友邦以及屬國之間,都會互派了使者祝賀,稱之為春晚。
遼國、西夏、交趾、高麗、回紇的使者早就來到了汴京,等候多日了。
來到皇宮,伴隨著禮樂之聲,隆重的春晚活動開始了,各國使者參拜皇帝後奉上了國書和賀禮,並獻上祝詞,基本上大同小異,互相拍拍馬屁而已。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禮部安排了三場慶祝活動,分彆是文比、武比和蹴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