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千萬麼搞噠!”
餐廳裡的幾人吃完早飯,稍微歇息了一小會兒,李學平拉著女兒推門而出,隨即來到街沿上。
一家子準備出發去鎮上。
他們抬眼就見到街沿上,堆著的小半堆鄉下土特產,馮桂香還在不停的忙碌著,從堂屋裡拿出更多的東西。
小步快跑的收拾。
李學平和羅玲兩人見到此景,神情驚愕的嘴巴都合不攏嘴,心中忍不住驚歎。
“好多,實在太多了....。”
“咯咯!.......咯咯!.......。”地上一隻灰色的蛇皮袋子裡麵在不停的撲哧亂動。
那是一隻鮮活的老母雞。
它的旁邊堆著一些新鮮的蔬菜,好幾包乾豆角,梅乾菜,蘿卜乾,臘肉,筍乾,酸黃瓜.............。
不勝枚舉。
他倆剛才吃早飯的時候,聽到羅建軍說嫂子在幫他們準備回城的土特產,以為隻是一點就沒有放在心上。
哪知這麼多,著實嚇人。
雖說他們以前每次回鄉,哥哥和嫂子都會幫他們準備回城的土特產,但那時最多也就準備上幾包。
哥哥家裡那時也不怎麼富裕。
羅玲每次也拿的不好意思。
三番五次的拒絕。
畢竟以前的生活有些困苦,生活物資和生產資料緊張,尤其是農村資源匱乏,能吃上一口飽飯就不錯了。
基本溫飽。
她大多數還是會收下,哥哥和嫂子的情義不能辜負,羅玲每次回鄉也不是空手而歸。
大包小包的禮物提溜著。
她又不是貔貅。
隻進不出。
情義在於走動。
單方麵的付出一次兩次還可以,時間久了也會寒心與冷落,再多的情,再近的關係也是枉然。
相互付出,才能長久。
隻要稍微明事理的人,都知道這個淺顯的道理。但是有些人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不到黃河心不死。
覺得彆人傻,就自己聰明。
這種人一點情義都沒有,但他又管得寬且貪心十足。隻要對自己有利,什麼缺德的事情都乾的出來。
絕情絕性尤為可恨。
本家挑事,吃絕戶,屢見不鮮。
“嫂子,多噠!多噠!.....麼搞那麼多。”
羅玲見狀連忙上前拉著馮桂香的手,攔著她繼續去堂屋,免得她繼續添置東西。
實在太多。
“您自個兒屋裡還要留點自己吃。”
“麼都搞給我了。”
“那搞得我幾多不好意思哈!.........。”
“沒得事,我屋裡頭還多的是,就算沒得噠!我到時候再做就是。”馮桂香勸說道。
“方便得很。”
“你都帶著,不用不好意思,嗯啦!...都是些不值錢的玩意。”
“你們彆嫌棄就行。”
羅建軍在旁邊輕聲勸說道。
“都是你嫂子精心挑選,用心準備的土特產。”
“哥,你這是說哪裡的話,我和學平倆怎麼會嫌棄,我倆又不是城裡的嬌小姐和大少爺。”
羅玲連忙解釋道。
“你這完全是電視劇看多了,誰會嫌棄娘家的東西,巴不得能多帶點呢!”
“儂個又不是滬上小姐,嫌這嫌那的。”
“儂個是哪裡的人喲!.......。”她還鸚鵡學舌似的說了幾句滬上人士的經典對話話語。
“噫!.......莫不是鄉下來的吧!”
“嗯!.....鄉下來的親戚。”
滬城人排外東大聞名。
“外地人就不要來了,儂們喜歡清淨。”
“儂個兩千的房租都出不起,回老家算了,來滬城乾什麼.............。”
隻要去滬城工作過的人,或多或少都會被滬城人擠兌上幾句。雖說不疼不癢,但聽著也比較難受,有點鄙視人。
門縫裡瞧不起外地人。
有氣無處撒,有勁無處使。
錘人的心都有。
滬城人骨子裡的高傲。
不光排外還排內,自己人嫌棄自己人。
十六區的區域鄙視,上隻角與下隻角的鄙視,本地人與市區人的相互鄙視,本地人和市區人一起鄙視蘇北人。
莫名的鄙視鏈,已然融入其文化中。
滬城文化。
百年的工廠,百年的品牌,百年的金融業,百年的洋房,百年的成衣店......東大的人才和物資不間斷地湧入。
火紅年代也沒有斷絕過。
紛紛擾擾,魔幻般的都市。
“滬城人民的滬城,東大人民的滬城,世界人民的滬城。”某位東大高層曾評論過滬城,予其定性不讓眾人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