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我去你涼也。”
“麻蛋!.......這大熱天得玩緊急集合。”
“莫不是要了人的老命。”
“希望等會兒沒得大事..........。”
廣播裡提及到的相關人員,聽到廣播後足足愣了好一會兒後嘴裡都不由的嘟囔了起來。
隨後又不得不趕緊處理手頭上的事情。
車該停的停。
東西該寄放的寄放、人...........。
至於有條件的找同村的人幫忙。
羅建國在有條不紊的的把各類事情安排下去後,隨後又返回到辦公室裡繼續處理手頭上的文件。
他會不時的看下院子裡的情況。
“嗯!.....這個人很不錯。”
“他的反應速度還算蠻及時,最起碼能在聽到廣播後做到第一個趕到集合地方的人。”
“已經算是矮個子裡拔高個了。”
“不愧是退伍軍人,這麼久都還沒有完全被鄉鎮體製環境這個大染缸浸染成相同的顏色。”
“退伍不褪色。”
“行........可堪一用。”
他看到院子裡最先到達的李廣盛,心中的喜愛與好感對他不由大增,不自覺的把他劃分到自己的親信隊伍中。
同源同宗。
既是因為部隊戰友的身份,亦是因為昨天李廣盛做人與做事給他的感觀和印象。
這些東西的疊加下形成的第一主觀印象。
正義感。
“投名狀”更是加分不少。
花溪鎮政府大院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的人員陸陸續續的到達,不一會兒冷清的院子裡變得熱鬨起來。
三五成群。
他們按照各自的交際圈子,躲在樹蔭下及角角落落的陰涼處閒聊起來,同村的人、同一個單位的人..........。
治安所、民兵辦、國土所、糧站、工商所、計生辦..........鎮上隻要能叫的上名號的單位都來了。
一數嚇一跳。
平時這些單位散落在鎮上看不出來。
不過一旦全部聚集起來後。
常人看到此情此景一定會心生感歎,想不到一個兩萬人不到的農業城鎮,竟然有十幾個國家職能單位的人在吃公糧。
後知後覺。
一個單位再配上一到兩個有財政編製的公職,有些需要更多人手的單位還需要額外聘用好多個臨時工。
那算下來就是一個不得了的人數。
龐大且臃腫。
這得是一個多大的供養比。
這還不說更上一級的行政機構,它們有著更多分門彆類的政府行政單位。
鄉民.....苦也是有原因的。
雖然上麵三申五令提倡精簡機構的精神,也同時規定了一個普通鄉鎮隻允許設立一個綜合性辦公室。
縣官不如縣官。
但是鄉鎮在實際運行中,會根據本地市級政府的考核要求與自身的實際需求,會設立承擔不同職能的站所。
上麵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曆史遺留問題。
無為之治和有為之治不能兩全。
這也是自古皇權不下鄉的根本原因,亦是因為財政人員、人力、物力、武力,這些客觀的因素不允許下到基層。
更多的還是統治基石不同。
地主鄉紳。
士大夫與皇權共治天下。
但蠻...清它是例外。
因為它本身就是是外族,在偶然巧合之下篡奪了東大的政治與統治權利,形成了少數統治多數的統治格局。
主體民族不得利。
它們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根基與生命安全,隻能想方設法在根子上鎖死被推翻的苗頭。
它們想到了徹底奴隸底層的方法。
它依靠的是軍事貴族體係,在東大國所有的自然村鎮旁邊大興土木,興建修築一個個滿.村、滿..城........。
亦是讓他它做到了皇權下村的暴行。
它的財政解決方案更是慘絕人寰。
欠稅製。
隻要人生下來就欠它百八十兩銀子。
它為此項國策及稅收政策,幾乎得罪了地方上所有的群體階級,造成不敢大麵積的抽調地方上的軍事力量。
士紳一體納糧。
形成一種在其它朝代末期,麵臨崩潰的時才有的軍事格局。
這也是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的根本原因。
它怕底下造反。
自身會性命不保。
“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這可不光光隻是一句空喊的口號,辛.....亥大變革的發生初期幾乎屠戮了東大所有的滿.....城。
反噬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