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陽在想到自己以後需要成立數個遍布全球的組織為其服務,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創建組織的第一要素。
利益。
財帛動人心。
利益才是驅動人心的第一推力,而且隻要是一個有正常思維的人,就不會平白無故的幫旁人打白工。
他們又不傻。
有錢能使鬼推磨,一分錢鈔一分貨。
羅正陽又不是黑煤窯的老板。
喪儘天良。
奴工.........。
屢禁不絕。
他也有自己的的底線,自己吃肉的同時也得給底下人分口湯喝,吃獨食固然美妙但時間久了自會人心渙散。
離心離德。
分崩離析。
組織的延續性更會成為一個大問題,隨時都會有解散跑路的風險,等價交換才是一個組織長存的關鍵性基礎。
這才組織運行的長久之道。
各有所得,誰也不欠誰。
至於利益?
這玩意更可以泛指一切東西及事物。
世間的萬事萬物。
隻要能給人能帶來好處的都是利益。
人類世界從上古時代到現代社會,人們為了更好、更快的進行利益交換以及讓其可以擁有無限累積的屬性。
幾經周轉發明了“錢”這個玩意。
這其實就是一種的價值度量憑證。
共同認定。
人為賦予的一種價值定義。
中間物。
利益順其自然的等同於“錢”。
全球有236個國家與地區,而每個國家又有自己的專屬法定貨幣,國與國之間的人進行交易時更是需要繁瑣的交易手續。
換彙手續。
地下錢莊。
不管是通過官方手段還是民間手段,隻要涉及到跨國流通肯定會留下蛛絲馬跡,敏感性的交易甚至會引來某些安全部門的關注。
幾乎是多方轉手。
自然難以保密。
這又完全與羅正陽的初衷相違背。
而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第一選擇,在這個比特幣還沒有出世的年代。
又沒有更好的替代品。
他乾脆自己豐衣足食。
何必舍近求遠。
而且以後的主導權還在自己手裡。
兩全其美。
隻是初創之時起家的第一步有些艱難而已,不過羅正陽早已在無意之中邁過這個無比艱辛的門檻。
完成了從零到壹的突破。
從無到有。
他當時也隻是為了好玩而已。
興趣所至。
那就是網吧管理係統的虛擬貨幣功能。
他當時添加這個功能的時候也沒有想那麼多,隻是想著前世有q..q幣、比..特幣、狗幣這些朱玉在前。
自己弄弄或許也行。
反正也就幾行代碼的事情。
順手而為。
不行也無所謂。
他現在要是把信用點拿出來作為流通全球的加密貨幣,自然無礙,而且還會吊打所有的加密貨幣。
安全性賊高。
因為有著生命奇跡之稱的【零號】給信用點保駕護航,網絡中所有的安全措施都比不了這位的保護來的實在。
網絡之神。
它來當信用點的大管家。
無人能敵。
信用點的發鈔權更是掌握在羅正陽的手中。
他以後想要更多的信用點隻要囑咐【零號】修改總發行量就行,也就是他一句話的事情。
不過話說回來。
他既然在以後會把信用點當成真的數字貨幣,當然不會隨意增加發行量擾亂市場,帶頭破壞信用點的金融秩序。
肆意妄為。
既當裁判又當球員。
他自然不會隨意發行。
遵循自然的守恒規則。
至於羅正陽用什麼方法,讓人們相信信用點有著等同於錢的作用與價值,他以後隻需要綁定有等同價值的錨定物就行。
食物、貴重金屬、各國貨幣........。
能讓人們可以自由兌換與購買。
這就看羅正陽自己怎麼取舍了。
到底選哪個。
時間久了人們自然會相信。
信用點就是錢。
這也是“錢”的另外一種內在本質,是人類自帶的一種相信的力量被錨定後,在物質世界形成一種外在顯化。
欲望的力量。
眾誌成城。
共同賦予“錢”利益的價值。
一旦人們相信的力量固化到信用點上,隻要羅正陽不去隨意的操弄信用點,並且實時的保持信用點的流通。
兌換與交易功能。
自然不會發生類似於銀行擠兌事件。
擊鼓傳花。
金融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