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人在評論區留言,說是搞不懂時間線,還有質疑作者把時間線弄混了的。
本來我是想在作者有話說,把這些話寫上去的,但是我發現很多人根本不看那玩意,隻能在正文寫一下了。
首先啊,這不是平行時空,這就是曆史上的崇禎七年,隻是因為郭紹改變了一些曆史上發生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質疑說,郭紹怎麼起的家,作者不交代。這是倒敘小說,很多劇情都是一點一點倒出來的,但有人就是等不及想知道全部過程,沒有就是作者瞎意淫。
作者也沒有辦法,隻能給你們簡單說一下之前發生的事情。(想知道詳細過程的話,隻能通過劇情自己去看,作者拒絕再劇透了。)
天啟五年四月郭紹從21世紀穿越而來,接著因為自己的“美貌”被客氏看重,然後被弄進宮成為他的男寵。但是郭紹一直在跟客氏周旋,並且使用磁性戰術吊著這個女人,最後成功讓客氏淪陷。
郭紹通過客氏認識了魏忠賢,並且趁這個機會,郭紹建議魏忠賢可以打開海禁跟澳門的葡萄牙人做生意,魏忠賢對這個能撈取油水的機會頗為動心,並且帶著郭紹去麵見了當時的皇帝朱由校。
這也是郭紹跟天啟的第一次見麵,兩人初見時朱由校正在做木工,天啟是一個喜歡做木工的皇帝,非常巧合的是,郭紹在後世也學過一些木匠活,而且做的不錯,再給天啟露了一手之後,郭紹成功得到了天啟的青睞,此刻郭紹算正式結識了天啟。
這個時候,魏忠賢就已經意識到郭紹有上位心,所以開始刻意打壓,比如說不讓郭紹去見天啟,但是因為客氏從中作梗,魏忠賢的打壓計劃並沒有多大苗頭。
隨著天啟跟郭紹兩人做木工的次數越來越多,也互相熟絡,之後天啟給郭紹引見了張嫣,這位也是本書的大boss,讓紹哥一見誤終身的人物。
當時張嫣正被客氏跟魏忠賢針對,處境相當艱難,郭紹屢次設計幫助,使得張嫣脫困,因此兩人成為朋友。當然了也是因為郭紹不斷的幫助張嫣,引發了客氏不滿,這位二人的決裂埋下伏筆。
天啟六年,郭紹決定去遼東刷軍功上位,至於他為什麼想上位,此處暫且不表。而當得知郭紹想去遼東,魏忠賢並不反對,他認為郭紹這麼細皮嫩肉的人物,根本就不會打仗去了,也幫不上忙,自己還能趁著這次機會讓天啟認清郭紹不過是個繡花枕頭,不堪大用。
看穿了魏忠賢心思的客氏極力反對讓郭紹去遼東,一方麵是為了保護郭紹,另一方麵她也擔心郭紹有了軍功就會蹬開自己,但是在紹哥的嘴炮輸出下,客氏被成功說服。
最後的結果就是,郭紹在天啟六年初前往遼東效力,而當時薊遼督師也就是袁崇煥。
老袁對這個上麵空降來的人物很重視,不過這種重視僅限於陪太子讀書那種感覺,遼東的所有人都知道郭紹怎麼上的位,所以都看不起他,將他看做繡花枕頭。
不過郭紹很快就會讓這些人知道什麼叫不要狗眼看人低,依靠自己與生俱來的先知能力,郭紹一次又一次預判了女真軍隊對遼東的進攻,讓努爾哈赤吃了大虧。
以至於到了後麵,努爾哈赤懷疑自己身邊是不是有明朝的奸細,為何每次自己的進攻都能被精準預判?
依靠不斷預判女真軍隊的攻勢,郭紹得到袁崇煥的賞識,兩人成為亦師亦友的朋友。
天啟六年,這一年時間,郭紹基本都是在前線刷軍功,隻是偶爾能得到一些後方送來的禮物,當然這些禮物都是客氏托人所送。(不得不說客氏對紹哥一往情深。)
天啟六年十月的時候,郭紹從遼東返回北京,並且見到了葡萄牙商人亨利,他既是商人也是船長,在他手上郭紹為大明購買了最新荷蘭人製造的紅衣大炮圖紙(這項技術原曆史上一直到崇禎初年,明朝才掌握)。
也是帶那時,明朝和葡萄牙之間正式簽訂貿易協定,明朝將自己的絲綢、茶葉傾銷給葡萄牙,而葡萄牙則承諾將他們手上的最新式武器裝備,以及炮艇出售給大明。
但此舉在當時的明朝,遭到文官集團詬病,以當時的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對郭紹進行了不斷攻擊,他們認為郭紹跟蠻夷做生意,根本就是心懷不良,而且這些文官也看不上那些話外蠻夷的“奇淫技巧”。
他們如此攻擊郭紹,除了確實看不上他這種行為外,更多原因還是因為他與魏忠賢、客氏屬於一黨。魏忠賢原本是很樂意在岸上看翻船的,但因為自己也在明普貿易協定中得到了巨大利益(每年數百萬白銀的流水),使得魏忠賢決定力保郭紹,以保證能繼續與葡萄牙人做生意(其實還是為了自己錢袋子)。
魏忠賢、客氏力保郭紹,跟他關係不錯的袁崇煥也上表力保,而滑稽的地方是張嫣也站出來幫郭紹說話。
結果就是文官集團要同時麵對宦官集團後宮勢力,還有武將集團。這也是東林黨被整的最慘的一次。大明上下眾誌成城,各方勢力團結一心,隻為保下郭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同樣是在這一年,皇太極帶著鼇拜等親信喬裝改扮來到北京,皇太極本想親自偵查地形,效仿昔日的趙武靈王,準備為日後麵名做好鋪墊。
於是命運的齒輪就此轉動,在北京皇太極第一次認識了郭紹,兩人經過了簡短的交談以後,皇太極認識到,郭紹這個人物的前途不可限量,將來必成大器。
皇太極本欲將之收攏麾下,郭紹當然不去,之後皇太極想要殺之,可因為自己的內線告訴他,郭紹是宦官一黨,並非忠良,皇太極這才收下殺心。(這也是皇太極最後悔的)。
天啟七年一月,郭紹從北京返回遼東前線,並且帶著最新式的紅衣大炮來到寧遠,也是因為這些大炮,最終寧遠大捷明軍一炮乾掉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在臨死前知道,原來擊斃自己的紅衣大炮,是郭紹帶來,郭紹這個名字第一次走進了滿清權貴們的耳中。
皇太極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正視郭紹這個對手。
郭紹因為擊斃努爾哈赤立下大功,回到京城受賞,天啟提拔他為豐台大營提督(清朝叫九門提督,也就是我們說的北京衛戍區司令。),統帥禁軍衛戍京城。
天啟提拔郭紹衛戍北京,其意味深遠,當時皇帝已經病重,可以直接決定將來局勢的人,自然是掌握京師兵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