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因其近海的地理位置,自然是擁有一處碼頭的,這碼頭主要用於供給從天津轉運至寧遠城的海運糧船,眼前這幾艘在夜色中悄然出現的船隊,正是來自天津水師的所有船隻。
天津是隋朝修建了京杭大運河之後,開始逐漸繁榮起來的,因為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彙處,最早被稱為“三會海口”。
唐朝中期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貞佑二年,在此設立“直沽寨”,元延佑三年,改名為“海津鎮”,這裡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並設立了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建文二年,明成祖朱棣曾在此渡河,偷襲滄州,永樂二年,將其改名為天津,寓意“天子渡河之地”,其中“天”指天子,“津”則代表渡口。
同年,朝廷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至此便有了“天津衛”之稱。
天津三衛,由天津衛指揮使統一領導,直接隸屬於後軍都督府。每衛士兵約有五千六百人,三衛合計士兵數量高達一萬六千八百名。
到了明末,隨著衛所製度糜爛,天津衛的士兵大多已淪為農民,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了。天啟元年,朝廷在天津重新設立巡撫一職,試圖挽回天津的軍勢,以保障京師的安全,但效果並不顯著。
天津水師曾是內海水師的一大支柱,僅次於登萊水師。崇禎四年,孔有德在登州叛亂,劫持了部分駐在登州的天津水師船隻前往遼東,天津水師元氣大傷。
如今的海防兵隻剩下兩千多名老弱殘兵,船隻也僅剩下十幾艘,除了定期通過固定的海路向寧遠和山海關輸送糧草外,再也沒作戰能力。
天津是朱慈烺最早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關鍵之處就是因為天津水師的存在,水師在如何敗落湊出十幾艘四百料以上可以航海的福船還是沒有問題。
在和錦衣衛打通聯絡之後,朱慈烺便同李若璉商議了如何拿下天津水師,經過在手機上查閱的史料,朱慈烺知道,在得知京城被流賊攻破之後。
剛剛卸任天津巡撫的馮元颺急忙在天津召集兵馬勤王,但其因為已經卸任,且城中大部分人都被早已暗通順軍的兵備道副使原毓宗策反,無人響應。
隻有總兵曹友義誓死不降,領帶五百親兵奪城而出,逃出了天津,馮元颺本不是天津巡撫了,被原毓宗強製奪權,有心無力,後來找機會逃到了江南。
這一世,因為朱慈烺的介入,錦衣衛周生帶著朱慈烺的信件秘密前往天津,在原毓宗叛變之前,就找到了馮元颺和曹友義。
或許因為有了主心骨,這一世的馮元颺非常果斷,同曹友義直接秘密捉拿了原毓宗,並按照太子的計劃,假義歸順順軍。
所以天津表麵上歸降了順軍,但實則還是在馮元颶的控製之下,順軍大部都在京城尋歡作樂,無人顧忌天津,僅僅派了幾名官員前來接收。
在朱慈烺收複李岩並確定山海關的計劃之後,又派人前往天津聯絡二人,兩人殺了大順派來的官員,即時按照指示,將天津水師僅有的船隊開到了山海關。
從天津出海到山海關,僅僅隻有兩百多海裡,順風行船,一天半便可到達,其實早就在天亮時,水師已經到達了山海關不遠處隱藏下來,等的就是現在的機會。
吳三桂也正是見到天津水師的到來,才徹底打消投靠滿清的念想,多爾袞信中的意思明顯是要將關寧軍拚光,並依附大清才會出兵。
現在既然能全身而退,又不必背負漢奸的罵名,且到了江南之後,憑借手中的兵馬,其地位和影響力將不言而喻。
山海關碼頭,二十五艘五百料的大型福船停靠在碼頭之上,一隊隊關寧軍和士紳百姓攜帶著各種物資正有序的登船,這是天津水師最大的船隻了,士兵都擠進船倉的話,可以攜帶五百人。
山海關光士兵就近三萬人,這些天馮元颶一直在征調運糧船,又征來六十艘運糧船,五十艘沙船,以及六十艘海運漕船,所有人擠在一起的話,勉強能運回天津,好在這條航線一直風平浪靜。
入夜前,吳三桂便在城中發布了撤離山海關的通告,有想離開的百姓可以一同離去,響應者卻寥寥無幾。
城中的大多數士紳百姓都有運不走的田產和家財,此刻都大都不願意離開,不過這也解決了水師的麻煩,若所有百姓都要離開,這些船隻恐怕帶不了那麼多人。
吳三桂和馮元颶站在碼頭,看著士兵輪番登船,馮元颶道:“伯爺,太子殿下怎麼還沒來?要不要派人接應?”
吳三桂看著遠處的順軍大營中逐漸亮起的點點火光,沉默不語,眼下剛剛炸開了北翼城,勢必已經同時驚動了順軍大營和關外的清軍,貿然派兵接應太子,隻怕是會引起順軍的注意,從而影響撤離。
天津總兵曹友義見吳三桂麵色凝重,沉默不語,心中的怒火頓時燃燒起來,他憤怒地喊道:
“伯爺,你莫非是怕了?要知道,太子殿下的安危事關重大,若他有個閃失,我們將來有何顏麵去麵對先帝!如果你不願出兵,那本鎮就親自率兵去迎接太子殿下!”
吳三桂聽到曹友義的怒斥,眼神頓時變得銳利而堅定,他沉聲回應道:
“曹總兵,殿下的命令是明確的——我等在此必須保持冷靜,不可輕舉妄動。這是為了大局的穩定,也是為了太子的安全。因此,本伯命令,在沒有得到確切的命令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兵,若有人違抗,我必將嚴懲不貸!”
頃刻間,碼頭上彌漫著緊張的氣氛,仿佛空氣都凝固了一般。雙方帶來的親兵們彼此怒目而視,眼中閃爍著冰冷的鋒芒,仿佛隨時都可能爆發衝突。
他們的手都下意識地按住了腰間的刀柄,那種一觸即發的緊張感令人窒息。
京城淪陷,皇帝遭難,很多人都爭先恐後的投降李自成,這一連串的變故讓現在還效忠大明的臣子與將士們感到驚恐與不安,他們的心中充滿了疑慮與戾氣,互相不信任起來。
喜歡開局被闖賊俘虜,我朱慈烺不服!請大家收藏:()開局被闖賊俘虜,我朱慈烺不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