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文采和李文盛正騎馬前行,突然聽到東方隱隱傳來的戰鼓聲,正準備詢問手下,前方擔任先鋒的幾名騎兵匆匆返回,慌張地報告:
“大當家,不好了!前麵全是官兵!”
“什麼?有多少人?”
宮文采和李文盛一驚,急切地問道。
“數不清啊,官兵黑壓壓的一片,還舉著盾牌,正在前方等著我們呢!”
“是不是咱們計劃被濟寧的官兵知道了?”李文盛疑惑地問。
“咱們昨夜才決定進攻金鄉,今早才計劃繞道而行,就連楊洪升都沒料到,官兵怎會那麼快知道?”
宮文采滿是不解。
李文盛憂心道:“會不會,官兵之中,有諸葛亮那樣的人物,給算出來的?”
“胡說八道,彆擾亂軍心!所有人停止前進,準備作戰!”
宮文采大喊道,他到底讀過幾天書,聽先生侃大山時,說過兵法,知道此刻定然不能亂了陣腳。
宮文采和李文盛快馬加鞭,匆匆趕至陣前,想要探明前方的戰局。
他們恰好目睹了前方隨風舞動的各式旗幟,以及嚴陣以待的明軍陣容。
明軍兵力上萬,分為三個大型方陣,每個方陣又細分為多個小陣,大盾在前方開路,雪亮的槍尖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除了旗幟在風中發出的獵獵聲響,整個隊伍竟然悄無聲息。
宮文采和李文盛頓時感到背脊發涼,他們從未見過如此訓練有素的官兵。
相比之下,他們之前遇到的衛所兵個個士氣低落,毫無生氣,而前方的明軍卻精神煥發,威風凜凜。
義軍士兵們緊張地握緊手中的武器,警惕地盯著前方。
這時,一隊騎兵迅速朝義軍方向奔馳而來,在距離義軍十幾米遠的地方勒馬停下。
其中一名手持令牌的騎兵高聲喊道:“奉兵馬大元帥之命,前來勸降!你們之中誰是主事之人?”
宮文采與李文盛交換了一下眼神。
宮文采心知此刻絕不能示弱,於是策馬奔至陣前,聲如洪鐘地自報家門:
“我是擎天大王宮文采!”
其實,宮文采並無多少文化,這樣說話完全是模仿戲劇中的方式。
那名傳令兵神情淡然地說道:
“大元帥心懷仁慈,念及你們多為百姓,特許你們投降,隻要立即放下武器,伏地請降,即可既往不咎!給你們一刻鐘時間考慮!”
說完,不等宮文采回應,便調轉馬頭離去,明軍騎兵撤走後,宮文采麵色凝重地回到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