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同福酒樓大文豪的蘇軾,更是在如此熱鬨佳節的情況之下,潑墨揮毫,寫了一首賀歲詞。
而這個作品一經出現,立刻轟動了整個大明文壇。
隨著經濟的發展。
在應天城的街道上,也出現了一種叫做小報的東西,類似於後世在平民百姓之間傳播的報紙。
“快報快報!”
“詩神蘇軾,時隔接近300年的時間,再出新作!”
有小販背著一遝報紙,在街道上不停的叫賣。
而住在應天城之中的很多居民。
也多了一項娛樂項目,那就是在茶前飯後,閱讀一下每日的報紙,看一看應天成每天都發生了些什麼事情。
而這個賣報紙的小販,還沒有吆喝幾聲,帶出來的那一摞報紙立刻被賣的精光。
畢竟是詩神蘇軾,他的作品,在應天城中,甚至剛剛啟蒙了的小童都會背誦,特彆是蘇軾在同福酒樓出現之後,更是引得了文壇那些人的努力吹捧。
哪怕蘇軾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甚至都沒有在朝中擔任什麼官職,但也隱隱約約之間,要成為大明文壇儒林的領袖人物之一了。
同福酒樓。
“蘇學士現在可不得了啊,之前空閒的時候出去溜了幾圈,大街小巷可都在談論著蘇學士新作出來的那一首詩詞。”
“甚至就在隔壁的那一條街道上,我都看到了一個年僅五歲的小孩,十分流利的背誦了出來。”
嶽飛很是敬佩的說道。
蘇軾和嶽飛都是屬於宋朝的人物,雖然在當時那個年代,他們兩個並沒有交集,嶽飛是在蘇軾去世之後的兩年才出生。
但這並不妨礙嶽飛對於蘇軾的敬佩,而且嶽飛也是個文武全才之人,並非是那種隻會領兵打仗的將領。
從嶽飛當年所做出來的那一首滿江紅就可見一斑。
而且嶽飛也不止滿江紅這一首著作,隻不過這首詞最為流傳廣泛。
那時候滿江紅,在蘇軾第一回看到的時候,也引起了他的驚歎,兩人之間經常談論一些文學方麵的事情,現在已經混成了互為知己的地步。
“鵬舉謬讚了!彆人不知道,我還能不知道你嗎?”
“昨天夜裡,我路過你的房間,還看到燈光映出你的身影,在書桌旁揮毫,想必鵬舉也有詩詞要問世了,到時候所造成的轟動,定然不亞於我。”
蘇軾的嘴角掀起一抹笑容,眼神更是直勾勾的盯著嶽飛。
聽到這話,嶽飛也知道自己藏不住了,隻得點頭承認道:“我昨天夜裡,確實醞釀出來了一首著作,不過很多地方還值得推敲,所以沒有拿出來獻醜。”
“那不妨你我二人共同研究一番?”
蘇軾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在同福酒樓之中,由蘇軾為代表,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文藝圈,這些人在工作結束之後,沒事就談論談論什麼風花雪月,國家大事。
作為老板的陳長生,也很想擠進這個圈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