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楚雲飛所有的造船工業,基本上都是在有一定的基礎上去完成的。
從頭再來這件事兒,相對要困難一些。
就比如說他們之前和阿英的談判要過來的科欽和維沙卡帕特南兩個造船廠。
科欽是兩個300米級的乾船塢,維沙卡帕特南是四個210米級的乾船塢)
這些都是有一定基礎的基地,再加上周圍有固定的資源供給,改造之後就能立刻投入建造船隻。
就這兩個地方,目前科欽正在建造的兩艘航母已經接近了尾聲。
這玩意兒真正造起來,比他們預計的時間還是要延長了一些。
儘管他們已經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前期準備,把前期能造的部件都給造了出來,很多時候隻是組裝,可還是非常的浪費時間。
然後就是維沙卡帕特南,這個造船廠也是讓楚雲飛擁有了海軍第一艘艦船的造船廠。
大半年的時間,這裡已經建造了四艘艦船,其中包括兩艘重型巡洋艦還有兩艘驅逐艦。
重巡的圖紙和建造技術是係統給的,沒有名字,楚雲飛取名乘風級重型巡洋艦。
艦長206米,標準排水量一萬八千噸,滿載排水量兩萬五千噸,35節的速度,相當於65公裡每小時的最快速度,帶火控雷達。
續航海裡,相當於兩萬公裡多吧。
武器係統有9門203㎜三聯裝炮,射程25公裡。
還有不少的40㎜雙聯防空機炮,這些武器係統在楚雲飛這裡都是非常成熟的。
除此之外,重巡上還預留了能夠發射導彈的發射艙,就是專門給他們研發的導彈準備的。
而驅逐艦的圖紙和建造技術是和阿英那邊換的“部族級”驅逐艦。
全長115米,標準排水量1854噸,航速36.5節,相當於68公裡每小時,續航5700海裡,約等於一萬公裡。
武器係統也比較拉胯,甚至都沒有預留能夠發射導彈的地方。
說實話,這玩意兒對於來自後世的楚雲飛來說,小的有點可憐。
後續是打算當海警船或者賣給彆的小國用的。
當初也是人家不給大的,才選了這個被後世譽為二戰最優美的驅逐艦的玩意兒。
在楚雲飛的心目中,驅逐艦嘛,怎麼的也得有點驅逐的意思,你這麼小,驅逐誰去啊。
所以,在建造這兩艘驅逐艦的同時,楚雲飛已經讓人在重巡和這個驅逐艦的基礎上進行強化改進了。
勢必要搞出來那種二百米長,排水量萬噸的驅逐艦。
而一邊造一邊積累經驗的海事研究人員也相當的給力,還真給搞出來這種大型驅逐艦了。
聽說也正在和第二批的重型巡洋艦一起開始建造了。
這兩艘小驅逐艦,楚雲飛都沒給它們取名字,畢竟也是彆人的東西嘛,就叫驅1和驅2。
不過,小歸小,這倆玩意兒也算是跟著兩個重型巡洋艦老大哥乾了不少事兒。
在太平洋戰爭徹底爆發之後,這楚雲飛麾下唯四的四艘軍艦護航著東南亞民主自由軍的陸軍部隊開始占領周圍的各個島嶼。
給島嶼運送防禦性武器,幫助趙玉龍在島嶼上布置軍事基地。
同時,他們還乾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去搶了被鬼子奪去的亭可馬裡的海軍基地。
也就是之前楚雲飛和阿英談判時候想要的那個海軍基地。
亭可馬裡也是一個深水港,之前給阿英打造成了這附近最重要的一個海軍補給、維修基地。
當初楚雲飛和他們談判的時候,假意要這個地方,人家沒給,這才有了科欽和維沙卡帕特南這兩個沒有被鬼子騷擾的地方。
結果阿英也是沒有守住,尤其是在後期戰爭進入白熱化的時候,被鬼子揍的可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