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的火力瞬間撕開了護衛艦的防空網。
一枚枚炸彈精準地落在護衛艦上,爆炸聲此起彼伏。
兩艘護衛艦上頓時火光衝天,濃煙滾滾,艦身多處受損,失去了大部分戰鬥力。
阿英艦隊的少將這才驚覺中了調虎離山之計。
少將氣得暴跳如雷,急忙重新調配火力去支援護衛艦。
但此時戰機已完成攻擊,再次迅速的升空,躲避了第一波致命的反擊之後,又開始了襲擾。
就在這個時候,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工作並且已經打開了大型井蓋的導彈發射基地準備妥了。
一根根十一米長的綠色導彈,那直徑能達到一米的胖娃娃,就像是一根根突然長起來的樹木。
會吃人的樹。
為什麼要說是大型井蓋呢?
這個時候的導彈技術和發射技術並不是太成熟,不管是製導係統還是發射係統,都不能支持在井內直接發射。
所以,現在的彈道發射井都是采用井內儲存、隱藏,然後開戰的時候在井外發射。
就是每個發射井有一個龐大的液壓係統,在戰時,會把井蓋打開,一般是平放的導彈。
所以就會顯的很大,不過經過偽裝,大也不大了。
井蓋打開之後,用液壓係統把導彈從地下推至地麵,然後完成發射前準備。
發射前準備還包括填充導彈燃料之類的,需要諸元裝定,也就是在發射前就要將目標的初始位置和預計航路等關鍵信息裝定到導彈的慣性製導係統。
然後完成發射...
就完成發射之後還不是結束,導彈快速上天,在慣性製導係統一係列的運行結束之後。
發射平台還要持續的跟蹤兩個目標,一個是導彈的,一個是敵方目標的。
然後通過火控計算機進行計算,然後把數據轉換成指令進行修正,確定最終的彈道,這其中是需要大量的操作的。
在確定最終的彈道,也就是飛行軌跡之後,導彈飛至最高點,然後開始按照自己的彈道進行超音速的降落。
這也就是彈道導彈的由來...
其實,最早的v2,誤差之大動輒就是幾百米的誤差,且稱之為隨緣命中彈道導彈吧。
所以v2威脅的一般都是城市,而這個,楚雲飛的衛國者1號加了無線電指令製導,勉強做到了誤差小,可以打擊精確目標。
很慢很複雜,不像後世,一個指令,井蓋子開了直接在井內進行熱發射,“咻”一聲在轉頭導彈都找不見了。
甚至,在高超音速導彈的兩邊或者屁股都有其他的噴射口,用來調整角度,就誇張...
不過,現在就算很慢,也依然是世界領先水平,就算不能調整角度,也勝在射程遠,威力大。
這個井基導彈發射基地共有三十個在地底下的導彈發射井。
至於有多少導彈的儲存,這個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按照楚雲飛的尿性,一般都是量大管飽。
這種深埋地下的東西,完完全全是在所有人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布置的。
連海軍基地的自己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說阿英和其他國的間諜了。
更是打死都不可能知道的。
導彈基地準備就緒的同時,在造船廠附近的臨時指揮中心內。
“呼叫指揮中心,呼叫指揮中心,我基地已做好所有發射前準備,隨時可以發射。”
丁偉就守在通訊裝置跟前,聽到聲音之後迅速抬頭看向楚雲飛。
他知道楚雲飛也能聽得到,所以沒有說話,就看著。
楚雲飛嘴角劃過一抹微不可察的冷笑。
“發射。”
還是那句話,楚雲飛想打阿英洋鬼子已經很久了,這次有機會,現在不打啥時候打。
這麼複雜的東西,作者查資料在綜合的寫出來都得耗費半天的時間,不用?
不用他娘的對得起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