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很快...
從楚雲飛在南亞和阿英產生摩擦之後,楚雲飛再次重點規劃產業鏈。
不過這次規劃的重點是在南亞,並且,很多需要出口的工業產品開始依托南亞這邊的製造。
基本上所有國內的鬼子俘虜都被遷至了這邊,這些侵略者,楚雲飛是打算用到死的。
不死根本不會放過它們,要不累死,要不病死。
除非少數的技術工種,勉強能讓它們先活著。
畢竟,這些鬼子也都是曾經腦門上頂著槍挑燈夜讀的。
也算是過了生死試煉的第一關,隻是這生,並沒有生的多開心。
在楚雲飛這邊,它們頂多能算是低等的苦力。
至於通過外麵的貿易,楚雲飛除了必要的錢財之外,更多的是換取資源。
然後在他的勢力範圍內找了個最大的島,然後開始了儲存工作。
資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最重要的東西。
自給自足,永遠都是不被任何一方鉗製的底氣。
而在東南亞的那些還沒有被收複的土地,楚雲飛也加快了動作。
現在,華夏國內的屬於他的軍隊並不少,經過幾輪的擴編之後,達到了六十萬。
目前華夏國內的戰爭基本上沒有,摩擦的話倒是有一些,不過都不在他這邊。
而且,也都不是外來的侵略者了,至於摩擦的兩邊,結果楚雲飛是知道的。
這種結果也是必然的,山城的長官失人心不是一天兩天了。
誰贏,他都不可能贏。
他的功過,不說也罷,智者見智。
可是手下那些爪牙,多少人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所以,楚雲飛把自願遠征,並且願意拖家帶口的戰士們全部調往了東南亞。
除了北伐的周兵和馬小六,剩下留守的高級將領就是空軍司令,郭愛民及其麾下重新整編之後的第三軍,以及張愛國,及其麾下第四軍。
留守的部隊二十萬,剩下的,都是拖家帶口的願意和楚雲飛南征的。
為此,楚雲飛不辭辛苦的修橋鋪路,路還是鐵路。
然後在各方麵飛機嚴密的護航下,把戰士家屬及戰士們一批一批的往南邊送。
過去之後當然不是種地過苦日子。
從後世過來的楚雲飛當然知道什麼地方最容易讓一個平民百姓富裕起來。
沿海地方或者現在的密支那。
密支那,隨著楚雲飛工業資源的傾斜,已經開始慢慢的發展成阿緬的工業龍頭。
這裡有很多便宜的人工,也是楚雲飛即將要控製孟加拉的基礎。
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這裡的工業能力都不會下降。
沿海城市呢,隻是進出口的便利就能讓這裡的經濟發展起來。
在先過來的俘虜們還有在當地招募的勞工的不辭辛苦下,這邊的交通也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安頓好了戰士們的家屬之後,開始加快對鬼子的清剿。
這次,東南亞民主自由軍這邊的戰鬥力簡直爆表。
國內過來的可不僅僅是人,還有更多的裝備。
四個重裝合成旅三個都在這邊,加上天上的飛機,直升飛機,簡直就是全方位無死角的打擊。
鬼子隻能匆匆撤離,自此,這邊在沒有鬼子災害。
楚雲飛又安排大量的政治人才和發展人才入駐敵方。
進行全盤、統一的規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