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的指尖還殘留著能量餘波的灼燒感,意識深處仿佛被撕裂又縫合過。他的身體尚未從上一場技能對衝中完全恢複,但此刻,他已無暇顧及。
競技場的鏡麵地麵徹底破碎,取而代之的是無數漂浮的數據碎片,如同星塵般懸浮在空中。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金屬般的焦味,那是係統運算過載後殘存的電子氣息。
複製體的身影尚未完全消散,它的輪廓在數據流中忽隱忽現,像是被風吹動的殘影。沈逸知道,它不會輕易倒下——那不是簡單的ai,也不是單純的戰鬥程序,而是某種更深層的存在。
他沒有再貿然出手。
相反,他閉上眼,將意識沉入係統核心,調用“策略模擬空間”。這是他唯一能與複製體拉開差距的方式——不靠力量,不靠速度,而是靠思維。
【策略模擬空間激活】
眼前的世界瞬間切換,現實場景被無數重疊的戰術模型取代。每一個模型都代表一種可能的戰鬥走向,每一道軌跡都是一次推演的結果。
沈逸站在模擬空間的中心,目光冷峻地掃視著那些不斷變化的數據流。他將複製體的戰鬥模式輸入係統,設定初始參數:時間、空間、技能釋放頻率、反應延遲……一切都被精確建模。
百萬次推演開始。
每一次推演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而結果卻驚人一致——隻要他沿用既定戰術,複製體總能做出完美預判。無論他如何變換節奏,對方都能精準捕捉到意圖。
這並非偶然,而是複製體的本質決定的。
它不隻是模仿者,它本身就是另一種形態的自己。
沈逸心中一凜,迅速調整推演邏輯。他不再試圖預測複製體的行為,而是反過來,去尋找它無法應對的變化點。
很快,一個細節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多次推演中,複製體始終遵循一個固定邏輯——它隻會根據過往行為做出反應,而非主動創造新的戰術。換句話說,它依賴於沈逸的記憶,而不是真正的自主思考。
這是一個破綻。
沈逸睜開眼,嘴角微微揚起。
他決定設置一個誤導式陷阱。
第一步,他故意使用了自己最常用的三段式連招。這是他在無數次戰鬥中形成的本能反應,也是最容易被複製體捕捉的節奏。
果然,複製體幾乎在同一時間做出了相同的動作,甚至連出手角度都如出一轍。
但就在第三段技能即將命中的一瞬,沈逸猛然改變了節奏。
他沒有按照慣性繼續輸出,而是突然收手,身形一閃,繞至複製體側翼,以非對稱突襲的方式發動攻擊。
複製體的動作明顯遲滯了一瞬,那一瞬,足以讓它陷入被動。
沈逸抓住機會,連續三次誘導性攻擊,每次都讓複製體誤以為他將按原節奏進攻,卻在最後一刻改變方向。複製體的反應越來越慢,甚至出現了短暫的停頓。
沈逸意識到,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複製體雖然能模仿他的戰鬥風格,但它缺乏真正的臨場應變能力。它隻能基於已有經驗做出回應,一旦麵對全新的戰術邏輯,便會陷入混亂。
他趁勝追擊,開始布置第二層陷阱。
這一次,他利用場地中的數據碎片製造幻象,誘導複製體進入一片能量真空區。這片區域原本是技能風暴留下的餘波影響帶,如今成了天然的陷阱。
複製體果然中計,踏入其中。
沈逸立即啟動早已埋伏的空間震蕩陷阱。一圈圈無形的波動擴散開來,乾擾了複製體的能量流動,使其行動變得遲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