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已經完全褪去,訓練室的燈光卻依舊冷白。終端屏幕的光斑映在每個人的臉上,像是某種無聲的倒計時。
沈逸站在主控台前,手指在鍵盤上輕敲,調出最新的心理狀態分析圖。訓練室內,三名主力選手各自坐在屏幕前,神情專注,但眼神裡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焦慮。
“采訪的熱度還沒下去。”原教練站在門邊,聲音不大,“他們都在等我們出醜。”
沈逸沒有回應,而是將訓練模式切換至“高壓心理適應”模塊。係統提示音響起,訓練地圖開始加載,模擬出觀眾席爆滿、解說聲此起彼伏的賽場氛圍。
“讓他們習慣被注視。”他說。
打野抬頭看了他一眼,手指在鼠標上收緊了些。
訓練開始後,沈逸切換為“夜鶯”的女性形象進入對戰。係統“隱藏身份加持”功能啟動,他的攻擊、閃避和反應速度在無形中被提升,仿佛真的是一位經驗老到的輔助型法師。
幾輪對抗下來,隊伍的狀態逐漸穩定。中單開始主動與打野聯動,輔助的視野控製也更加精準。沈逸在對戰中不斷調整節奏,用細微的操作引導團隊節奏,像是在無聲地指揮一場精密的交響樂。
對抗結束時,沈逸摘下耳機,目光落在打野的操作軌跡圖上。係統標記出幾處“微延遲”,雖然誤差極小,但他還是將這些數據存入戰術日誌,並備注:“賽前再評估。”
“你們的節奏在變。”原教練忽然開口,“不是模仿,是融合。”
沈逸沒有回答,隻是調出敵方戰隊的最新對局錄像。係統“策略模擬空間”開始加載,幾秒後,屏幕上浮現出敵方近期三場對戰的戰術偏好模型。
“前期壓製力極強。”他低聲說,“但他們有一個盲點。”
“什麼?”中單問。
“他們的輔助,習慣性地在河道右側布設視野,但位置總是偏移1.2個單位。”沈逸放大畫麵,指著一處河道盲區,“這不是失誤,是習慣。”
他調出三套模擬戰術,分彆命名為a、b、c,每一套都針對敵方不同的開局方式。
“我們用a。”他說,“節奏由打野主導,中單負責牽製,輔助負責封視野。”
打野點頭,中單卻皺眉:“如果他們提前識破呢?”
“那就讓他們誤判。”沈逸的聲音冷靜,“係統模擬了三百種開局可能,他們最不可能想到的是我們主動讓出前期節奏。”
他調出戰術a的推演模型,屏幕上開始快速閃動各種戰況預測。
“我們讓,是為了更快地奪回來。”
訓練繼續進行,戰術a被設定為正式演練內容。沈逸站在主控台後,觀察著三人的配合情況。
“注意節奏銜接。”他在語音頻道裡提醒,“中單,你比預設快了0.3秒。”
中單立刻調整,但節奏依舊在某一刻出現了脫節。打野試圖強行推進,卻被敵方抓住機會反打,導致整套戰術執行失敗。
沈逸沒有責備,而是回放了剛才的錄像。
“中單,你的決策延遲了。”他說,“不是失誤,是節奏壓力讓你產生了預判偏差。”
“我……”中單張了張嘴,沒有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