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艙的共振紋路尚未冷卻,弦的指尖還殘留著上一輪推演的震顫。沈逸沒有下達新的指令,而是將戰術終端切換至全息投影模式,三組數據流在空中交錯展開——神經反應延遲、技能釋放同步率、協同熵值波動曲線。他目光掃過其中一條紅色波峰,那是遠程位在音波觸發後0.5秒才完成索敵切換的記錄。
“從現在起,關閉語音指令。”沈逸的聲音在訓練室內響起,“所有響應,隻靠頻率變化判斷節點。”
林悅的手指在控製環上頓了一下。她抬頭看向中央的沈逸,對方並未解釋,隻是輕輕敲擊法杖,一道低頻脈衝自夜鶯腳下擴散而出,如同節拍器敲下第一響。
音波釋放。
近戰組本能後撤半步,遠程組同步關閉自動索敵。但林悅的瞄準線仍慢了半拍,她的角色在切換手動鎖定時出現了短暫失焦,敵方ai趁機突進,霜獄結界的釋放窗口被壓縮至極限。
“不是慢。”沈逸打斷了即將出口的抱怨,“是依賴太重。你們在等明確信號,而不是感知節奏。”
他調出昨日“回聲密室”的戰鬥回放,三座共鳴塔激活瞬間的神經信號圖譜並列呈現。畫麵中,弦的每一次音波釋放前,隊友的肌肉預緊張度都有微弱上升——那是身體在無意識中捕捉到了即將來臨的擾動。
“你們已經能聽見了。”沈逸說,“現在要學會,在聽不見的時候也相信它會來。”
訓練重啟。虛擬戰場載入“斷崖回廊”,風速提升至五級,能見度降至40。係統判定條件變更:戰術指令頻道強製靜默,所有協同行為必須基於音波頻率的物理反饋進行響應。
第一波進攻由弦主導。他深吸一口氣,共鳴杖輕點地麵,釋放出一段不規則的低頻震蕩。這並非標準控場技能,而是一組經過調製的複合波形——長波拖尾,短波嵌套,像一段加密的節奏密碼。
近戰組腳步微動,卻未突進。他們盯著敵方走位軸線,等待更清晰的信號。
“錯了。”沈逸的聲音從旁切入,“不是等它清晰,是讀它的意圖。”
話音未落,弦猛然抬手,高頻切割波橫掃而出。這一次,林悅沒有遲疑,她的角色瞬間切換至輔助形態,音波增幅環在夜鶯周身展開。法杖能量場與震蕩波發生乾涉,原本應互相抵消的波動,因增幅環的存在形成了短暫的共振通道。
冰棱鎖鏈順著聲波軌跡穿刺而下,精準命中三名敵方單位。
協同熵值下降7.3。
第二輪推演開始前,沈逸臨時增設“雙盲響應訓練”。所有隊員的戰術hud被屏蔽,視野中不再顯示技能倒計時與敵我標記。他們隻能依靠耳麥傳來的音效變化判斷戰場節奏。
弦閉上眼。他的呼吸變得綿長,手指在共鳴杖上輕輕滑動,模擬不同頻率的觸覺反饋。他知道,此刻隊友們正依賴他的每一次釋放來重建空間認知。
音波起。
低頻脈衝如潮水般鋪開,林悅的手指在控製環上快速微調,捕捉那細微的波形起伏。她不再試圖“看”清敵人,而是去“聽”清他們的移動軌跡——腳步聲在聲波反射中的延遲差,施法前的能量嗡鳴。
近戰組突進。
敵方ai啟動靜音領域,空氣中所有聲波傳播被強製阻斷。弦的技能圖標瞬間灰化,無法釋放。
全隊陷入停滯。
沈逸沒有猶豫。他的意識瞬間接入“策略模擬空間”,百萬次推演在0.3秒內完成。三套應對方案浮現,最終鎖定“逆頻共振”策略——利用地麵傳導低頻振動,繞過空氣屏蔽層。
他沒有說話,隻是用法杖輕敲地麵三次,節奏沉穩。那是他們之前約定的緊急信號:反向釋放,地麵傳導。
弦睜開眼,共鳴杖猛然插入岩地。一道極低頻的脈衝順著地層擴散,雖無法被空氣傳播,卻被埋設在戰場各處的震動傳感器捕捉到。林悅的增幅環自動激活,將微弱的地傳震動放大為可識彆的聲波信號。
遠程組重新鎖定目標。
夜鶯躍起,靜音領域的邊緣被震蕩波撕開一道缺口。冰霜鎖鏈貫穿缺口,凍結敵方核心輸出單位。
協同熵值驟降12.1,首次進入理想區間。
係統終端突然彈出金色提示:【檢測到非線性協同峰值,解鎖隱藏成就:“共振之鏈”】。沈逸目光微凝,迅速將其歸檔至“潛力挖掘預警”模塊。他知道,這是天選係統對團隊整體潛力的認可。
推演回到初始節點,準備最後一次全流程閉環測試。
沈逸站在控製台前,聲音低沉:“這次,我們要完成一次完整的‘信號響應收割’鏈條。弦,自由節奏,全隊響應,我來收尾。”
戰場載入,敵方ai配置升級至s級難度,行為模式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係統提示:【模擬戰限時15分鐘,目標:殲滅敵方指揮核心】。
音波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