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風口的紙頁被吹到地上,沈逸彎腰撿起,指尖掃過背麵那張草圖。紅筆圈住的虛線還清晰可見,旁邊那句“壓力不是漏洞,是接口”在燈光下泛著微光。
他把紙折好,放進戰術夾層,坐回終端前。
屏幕剛亮,係統提示已消失無蹤。他沒再點開“碎片收集兌換”,而是調出離線存儲區,加載了十二場對手比賽錄像。文件名統一標注為“鏡淵戰隊—周常賽”,時間跨度正好覆蓋過去三周。
加載完成的瞬間,係統彈出延遲響應提示。兩秒三,比正常慢了一倍不止。他盯著進度條,手指在鍵盤邊緣敲了兩下,隨即切換至本地分析模式。網絡校驗被切斷,數據流不再上傳,係統安靜下來。
第一段視頻開始回放。
鏡淵戰隊的主力輸出“影鴉”出現在畫麵中央。沈逸暫停,拉出技能釋放時間軸,標記其前搖波動區間。常規分析模塊輸出結果:無規律釋放,標準差0.41,屬高適應性操作類型。
他沒停,調出“變量α”模型界麵,將林悅的高壓反應曲線反向映射到影鴉的行為數據上。坐標係重疊後,他調整權重參數,加入“隊友陣亡數”作為變量。
第三輪推演時,異常點浮現。
影鴉在首名隊友倒下後的七秒內,技能前搖平均延長0.15秒。這個延遲不體現在所有技能上,隻出現在遠程消耗類技能中。同時,走位軌跡顯示其有明顯右後撤傾向,移動半徑縮小18。
沈逸標記該區間為“緩衝窗口”,設定自動追蹤腳本,讓係統在剩餘錄像中批量驗證。
十分鐘後,驗證完成。十二場比賽中,十一次出現相同模式,誤差不超過0.03秒。唯一一次例外,是那場對手在首殺前就已建立五人集火優勢的比賽——當時影鴉並未進入高壓狀態。
他調出對手輔助位的行動記錄,發現其在隊友陣亡後三秒內必定釋放一次視野道具。類型不固定,但釋放時機高度一致。
林悅的聲音從通訊頻道傳來:“你要的道具表整理好了。”
文件接入,是一張按使用頻率排序的冷門視野道具清單。她標注了三種極低掉落率的碎片組合,對應副本名為“幽影回廊”。沈逸查了遊戲日曆,該副本每周僅開放兩次,刷新時間為周二和周五淩晨四點。
他調出鏡淵戰隊的訓練日誌——過去三周,他們每次實戰前24小時內,都有至少兩名成員出現在“幽影回廊”區域。
訓練周期鎖定了。
他將五名隊員的行為數據整合,以“哀悼窗口”為心理節點,以“視野控製密度”為戰術支點,疊加“副本刷新周期”作為時間軸,生成三維圖譜。
全息投影展開。
紅點代表高風險區域,集中在地圖左下角和中路河道。藍線是對手輔助的視野覆蓋路徑,呈放射狀擴散,但每隔36小時會出現一次斷層——正好對應副本關閉後的冷卻期。
沈逸在斷層區間畫出一條虛線,命名為“盲動期”。
此時,係統突然彈出低權限警告。他正在調取的“影鴉微操響應模型”觸及底層行為分析模塊,需高階權限認證。
他沒重試,也沒切換賬號。而是將已生成的圖譜導出,拆分為三組獨立文件:戰術熱力圖、心理響應曲線、訓練周期表。每份文件單獨加密,命名規則避開關鍵詞。
導出完成後,他清空臨時緩存,關閉離線分析環境。
屏幕恢複初始界麵。
終端右下角閃過一行小字:“本地分析未觸發上報,數據安全。”
他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
通風口的風停了,訓練室陷入安靜。他起身走到飲水機前,接了杯水,回來時順手關掉了主燈。屏幕的光成了唯一光源,映在他鏡片上,像一層薄霜。
他重新打開“策略模擬空間”,輸入新指令:“基於現有數據,推演鏡淵戰隊在‘盲動期’遭遇突襲時的應對優先級。”
數據流滾動。
三分鐘後,結果生成。
對手最可能采取的應對策略是收縮陣型,由輔助位釋放儲備視野道具進行反偵察,同時讓影鴉後撤至安全區。但該方案存在0.8秒的決策延遲——正是“哀悼窗口”未結束時的慣性反應。
沈逸記下這個數值,又調出林悅的支援成功率曲線,對比“破繭”技能的觸發閾值。
如果能在影鴉進入“哀悼窗口”的瞬間,誘導其進入高壓狀態,同時切斷輔助位的視野補給……
他停住思路,調出技能拆解圖。
“凝滯脈衝”的核心機製是“延遲引爆”,依賴三層“寒顫”疊加。目前隻能靠碎片合成,二十四小時後失效。但底層技能庫裡存在類似結構——他查了編號,屬於“控場類—遠程觸發”分支。
隻要找到匹配的前置技能組合,就能通過模擬推演重構穩定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