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進度條走完,第六輪測試正式開始。
沈逸沒有立刻啟動戰場環境。他先確認了係統狀態——所有外部接口處於斷開狀態,本地加密通道顯示綠色安全標識。剛才那條來自觀眾席的異常信號提醒他,任何外界連接都可能成為乾擾源。這一輪訓練必須完全封閉。
“準備進入新模式。”他說,“這次不按固定節奏來。”
林悅的手指在手柄邊緣輕輕摩挲,她剛把震動強度調高了一檔。小舟深吸一口氣,頭盔戴得更緊了些。
沈逸按下執行鍵。
虛擬戰場瞬間生成。三人角色出現在高地廢墟中,視野被濃霧覆蓋,隻能看到腳下微弱的輪廓光。空中單位尚未出現,地麵敵軍也未推進,但下一秒,林悅左肩突然傳來一次短震。
單震,原本代表防守。
可她沒動。她知道現在的規則變了。
半秒後,右肩連續兩震。
雙震,進攻。
她抬起法杖,正要釋放護盾陣列,卻發現小舟已經衝了出去。他的戰士大劍橫掃前方空地,動作乾脆利落。
沈逸的法師同步跟上,技能鏈鎖定同一區域。一道殘影浮現,是敵方刺客提前埋伏的位置。三人連招打出,對方來不及反應就被擊退。
程序判定:突襲攔截成功。
畫麵暫停。
“你剛才為什麼動?”林悅看向小舟,“那是反向指令。”
“我記住了新順序。”小舟盯著屏幕,“單震之後接雙震,是誘敵反打,不是撤防。”
沈逸點頭。他在後台調出了震動編碼表。剛才那一組信號確實是隨機打亂的,不再是固定的“單守、雙攻、長撤”。團隊第一次在非標準模式下完成正確響應。
“繼續。”他說。
第七輪加載開始。
這一次,係統加入了更多變量。視野遮蔽程度加深,角色周圍隻剩下半米可見範圍。技能延遲波動提升至百分之八十,並且每隔十秒隨機觸發三秒鎖死狀態。最關鍵的是,震動信號不再遵循任何規律,甚至會出現虛假脈衝——比如連續三次無意義短震,或是左右肩交替震動製造混淆。
測試開始。
林悅剛站穩位置,右肩就傳來兩次震動。
雙震,進攻。
她抬手準備釋放乾擾領域,卻發現技能圖標變灰。控製被鎖,無法操作。
她僵了一下。
緊接著,左肩又震了一次。
單震,防守。
但她不確定這是否真實指令。前一秒的雙震還沒執行,這一秒又來了單震,是不是係統故障?還是乾擾信號?
她猶豫了零點幾秒。
就是這瞬間遲疑,讓敵方遠程單位抓住機會。能量束從霧中射出,直擊她的輔助角色。護盾未啟,傷害直接命中。
硬直狀態觸發。
小舟察覺到側翼異動,本能想上前攔截,但他沒收到任何震動提示。他停下腳步,又不敢輕舉妄動。
沈逸的法師橫移一步,擋在兩人前方,開啟屏障吸收傷害。他通過後台看到林悅的腦波圖譜——前額葉活躍度飆升,說明她在強行分析信號邏輯。
這不是反應,是在思考。
程序暫停。
“問題在哪?”小舟摘下手套。
“她在判斷。”沈逸調出數據回放,“當信號順序被打亂,你們的第一反應不是執行,而是理解。可戰場上沒有時間讓你想。”
林悅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我以為第二個信號是假的。”
“以後不會有‘以為’。”沈逸打開係統功能麵板,“從現在起,你們接收到的每一個震動,都是有效指令。真假由係統控製,你們隻負責響應。”
他點擊確認,解鎖了一個新模塊。
【神經耦合訓練法】課程載入成功。
這是他用之前積累的遊戲碎片兌換來的稀有技能書,經過係統轉化,可以直接植入訓練程序。課程核心是通過高頻重複刺激與即時反饋,讓身體形成對特定震動模式的本能反應,繞過大腦的認知處理過程。
“接下來十分鐘,不做實戰。”沈逸說,“隻練震動識彆。”
屏幕上彈出計時器。
訓練模式切換為純感官響應測試。三人關閉視覺輸出,完全依靠震動感知指令。係統每三秒發送一組信號,包括單震、雙震、長震、交替震、間隔震等八種組合。每次響應正確,手柄輕微升溫作為正向反饋;錯誤則震動加強半秒作為糾正。
第一分鐘,林悅錯了四次。
小舟三次。
沈逸全程監控數據變化。他們的手指每次都在震動結束後才開始移動,說明仍然存在延遲處理。
第五分鐘,林悅的響應速度明顯提升。她不再抬頭看屏幕,也不再自言自語確認指令,手指隨著震動直接動作。
小舟也開始適應。有一次信號是“右雙左單”,他幾乎是同時做出半蹲防禦姿態,然後側步前壓。
“對了。”沈逸看到數據流中的協同誤差值下降到0.5秒以內。
第十分鐘結束。
係統統計結果顯示,兩人平均響應準確率達到87,其中標準模式下接近滿分,混亂序列中也有七成以上能正確執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以了。”沈逸退出訓練模塊,“下一輪,實戰應用。”
第八輪測試加載中。
地圖生成的瞬間,林悅的視野全黑。隻有角色腳下偶爾閃現一圈淡色光暈,提示隊友位置。她還沒站穩,左肩連續震動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