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們犯錯。
這句話落下後,沈逸的指尖沒有離開操作板。他盯著屏幕中央不斷跳動的數據流,呼吸平穩,手指微調著視角縮放比例。敵方遠程的位置依舊被煙霧遮擋,但係統捕捉到了技能釋放間隔中的規律——每一次掃射之後,都有短暫的能量回落。
這不是偶然。
他閉眼一瞬,策略模擬空間自動開啟。三組推演路徑在意識中快速展開,每一幀都對應著敵方動作的節奏節點。第一輪推演顯示,若現在發動反擊,成功率不足四成。對方兩名近戰角色的位置尚未完全暴露,貿然出擊會被兩側夾擊。
第二輪調整了星語的切入角度,從地下通道繞後牽製右翼支援路線。成功率提升至五成七。
第三輪加入林悅的假退動作作為誘餌,配合小舟護盾展開時機,形成雙層掩護結構。勝率最終定格在六成八。
這個數字足夠了。
沈逸睜眼,手指輕點指令麵板,將新戰術寫入團隊頻道。加密信號同步傳輸到三人終端,沒有任何多餘說明,隻有三個坐標點和一組時間標記。
林悅收到指令後立刻伏低身體,貼著掩體邊緣緩緩移動。她沒有急著做出反應,而是先確認了自己的撤離路線是否暢通。隨後她抬起手,在空氣中劃出一道短弧,這是她在隊伍裡的確認手勢。
小舟低頭檢查護盾充能進度條,綠色光條已填滿九成。他輕輕敲了兩下設備外殼,聽到內部傳來穩定的嗡鳴聲,這才點頭回應。他的位置仍在開闊區,但隻要護盾能在關鍵時刻展開,就能擋住至少一次強攻。
星語那邊始終沒有動靜。他的信號源穩定,能量讀數極低,說明他已經進入完全潛行狀態。地下通道內無法使用常規通訊,隻能依靠預設指令行動。一旦啟動計劃,他必須獨自完成牽製任務。
沈逸的目光回到主戰場。
煙霧仍在投擲,節奏未變。三次連續釋放後,停頓一秒半。第四次投擲前,遠程需要重新校準位置,露出半個身位。
這就是窗口。
他開始計算敵方下一次露頭的時間。上一輪停頓結束於三十秒前,按周期推算,下一波校準將在十七秒後發生。如果對方繼續保持當前模式,那麼第四個投擲點將成為突破口。
但他不能賭對方不會變招。
沈逸調出潛力挖掘預警模塊,將監測範圍鎖定在敵方通訊頻段。過去兩次比賽中,這支隊伍在高壓狀態下都會增加一次額外的語音確認,延遲通常出現在第三次與第四次技能之間。
他等的就是這個延遲。
如果這次也有,那就說明他們的節奏仍未脫離掌控。
十秒過去,敵方左翼近戰突然向前壓了一步,手中武器抬起,似乎準備突進。但這動作隻維持了不到一秒便收回。是試探。
沈逸不動。他知道這種壓迫是為了逼他們先出手。一旦林悅或星語提前暴露位置,對方就能順勢圍剿。
他繼續盯著數據流。
六秒後,敵方遠程再次投出一顆煙霧彈。這是本輪第三次。落點精準覆蓋中心區域,視野進一步惡化。
緊接著,那熟悉的停頓出現了。
一秒、兩秒……直到第三秒,敵方頻道才傳出一段極短的加密語音,持續時間不到零點五秒。
來了。
沈逸立刻在麵板上滑動,標記時間節點。這個延遲比平時多了零點三秒,說明他們在猶豫是否改變戰術。而這多出來的空檔,正是反擊的最佳切入點。
他按下同步鍵,指令分發至全隊。
林悅接到信號後緩緩站起,雙腳交錯踏出半步,又迅速退回掩體後。她的動作很輕,但在敵方雷達上已經形成了移動熱源。幾乎在同一刻,一道遠程技能朝她方向劈下,轟在空地處炸開火光。
誘餌生效。
敵方遠程為了確認目標,不得不從高台邊緣探出身位。雖然隻是一瞬,但已被係統捕捉到坐標偏移。
沈逸立刻更新星語的行動路徑。新的坐標點傳入地下通道終端,星語接收到後立即起身,沿著預定路線向出口移動。他的腳步放得很慢,每一步都避開地麵震動感應區。
小舟則開始預熱護盾係統。他將屏障發生器轉向正麵三十米扇區,能量輸出調至最大。隻要一聲令下,護盾就能瞬間展開,為正麵提供掩護。
此時敵方顯然察覺到了異常。煙霧投擲節奏被打亂,第四顆遲遲未落。他們可能意識到自己暴露了破綻。
但已經晚了。
沈逸的手指懸在啟動鍵上方,眼睛緊盯倒計時。按照推演結果,星語將在四秒後抵達通道出口,林悅已完成兩次虛晃動作,小舟的護盾也進入了最後充能階段。
唯一不確定的是敵方遠程是否會再次縮回。
他不需要對方完全暴露,隻需要一個判斷失誤。
三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