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春風帶著凜冽的寒意,陸尋踩著凍土往唐古拉山走。遠處的雪山在陽光下泛著聖潔的白光,經幡在山口獵獵作響,風掠過瑪尼堆的石塊,發出嗡鳴般的祈禱聲。掌心的共生紋傳來清冽而厚重的波動,能清晰“看”到地下的龍脈氣脈如銀色巨龍般盤踞,氣脈的顏色比中原更純淨,帶著高原特有的神聖:“這裡的地脈真聖潔。”他望著冰川融水彙成的溪流,水流在陽光下泛著碎金般的光澤,氣脈順著水流往草原蔓延,滋養著每一寸土地,“域外煞氣清除後,連高原的氣脈都透著莊嚴。”
林婉兒裹著厚厚的藏袍,聽石符在掌心轉著圈,符麵映出地下的景象——無數細小的氣脈從雪山向四周擴散,像經幡的絲線般纏繞著草原,草地上的瑪尼堆按“八吉祥”排列,石塊上刻著六字真言,那是當地守脈人按古法設置的“聖地護脈陣”:“尋哥你看!他們把瑪尼堆連成陣了!”她往最近的帳篷指,帳篷前的煨桑爐冒著嫋嫋青煙,爐邊的青稞酒壺係著紅繩,“血珠說桑煙能淨化空氣煞氣,青稞酒能滋養地脈,比中原的香爐更適合高原!”
王胖子扛著個犛牛皮包走在後麵,軍大衣外裹著羊皮襖,離火珠在他掌心泛著柔和的光:“奶奶的這高原夠勁兒!”他往瑪尼堆上放了塊黃龍玉佩碎片,碎片剛放穩,周圍的經幡就劇烈飄動,發出嘩啦啦的響聲,“胖爺昨天在草原喝的酥油茶,比城裡的奶茶夠味,喝下去渾身都暖烘烘的!”玉佩碎片周圍的石塊突然泛起淡淡的金光,與經幡的影子交織成網。
草原中心的大帳前,高原的守脈人老喇嘛正帶著幾個年輕僧人轉動經筒。他穿著絳紅色的僧袍,手裡的轉經筒刻著精美的花紋,每轉動一圈,筒內的經文就發出細微的嗡鳴:“陸先生可算來了!”老喇嘛臉上的皺紋裡藏著笑容,轉經筒往瑪尼堆上一靠,筒身立刻泛起淡淡的金色光暈,“按您說的法子,每月在陣眼煨桑祈福,風雪都繞著帳篷走,連去年枯死的格桑花都重新開了!”
陸尋走到最大的瑪尼堆前,共生紋感應到石堆下的氣脈形成個巨大的旋渦,無數細小的氣絲順著氣脈往雪山深處延伸,將冰川的純淨靈氣引入草原:“這瑪尼堆成了高原的聚靈樁。”他往石堆上添了塊帶六字真言的青石,“加塊鎮石穩固氣脈,能讓聚靈效果更持久。”青石剛放穩,周圍的桑煙突然筆直升起,在風中不散,與氣脈交織成金色的光帶。
林婉兒的聽石符突然射出藍光,符麵映出冰川邊緣的景象——那裡的融水泛著淡淡的灰綠色,冰層下的氣脈流動滯澀,隱約能看到極細的灰絲在纏繞:“尋哥快看!那裡有殘留的煞氣!”她往冰川方向跑,藏袍的下擺掃過草地,“血珠說可能是冰川運動帶來的域外煞氣餘孽,藏在冰縫裡沒清乾淨!”聽石符的藍光在冰川上空盤旋,標出幾處需要淨化的節點。
陸尋跟著藍光來到冰川邊緣。融化的冰水帶著刺骨的寒意,冰層下藏著暗綠色的煞氣,接觸到陽光就冒出刺鼻的白煙。他撿起塊刻著經文的石塊,在冰麵上劃出環形的淺溝,將煞氣圈在中間:“這樣氣脈就能順著冰溝聚集煞氣。”他往溝裡撒了把“聖山草”的種子,那是高原特有的耐寒植物,根係能分泌淨化煞氣的汁液,“再種上聖山草,既能固冰,又能吸附煞氣,最適合這裡的環境。”共生紋感應到淤塞的氣脈開始疏通,像被解開的哈達重新舒展。
王胖子閒著沒事,幫年輕僧人加固瑪尼堆。離火珠往鬆動的石塊上一點,青藍色的火焰圍著石塊轉了圈,石塊就牢牢嵌在石堆裡:“奶奶的這火比泥漿還管用!”他往石縫裡塞了把曬乾的艾草,“胖爺這招叫‘火固冰防’,保證下次風雪都衝不動!”年輕僧人們看得直合掌行禮,紛紛學著他的樣子往石縫裡塞艾草。
中午在老喇嘛的大帳吃飯時,桌上擺著剛煮的酥油茶、糌粑,還有風乾的犛牛肉。老喇嘛往陸尋碗裡添了勺酥油:“先生嘗嘗這酥油,用聖山的牛奶做的,吃了能抗寒。”他往帳篷外的草原指,“自從氣脈通了,犛牛長得比往年壯,牧民們都說今年能多打幾桶酥油,連青稞的收成也更好了。”
陸尋喝著酥油茶,能感覺到茶裡蘊含的淡淡靈氣溫養著身體,與體內的共生紋產生共鳴:“高原養人,人護高原,本就該這樣。”他放下碗,“唐古拉山的地脈連著昆侖,昆侖通著中原,你們守好這裡,就是守住了高原地脈的源頭。”他往老喇嘛手裡塞了本手抄的《高原護要》,“這裡麵記了些應對風雪煞氣的法子,你們收好。”
下午離開草原時,風已經小了。年輕僧人騎著犛牛送他們到山口,犛牛角上的經幡在風中飄動,草原上的聖山草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綠光。老喇嘛站在瑪尼堆旁揮手:“陸先生放心!我們定會守好聖山,等您明年夏天來看格桑花!”經幡的響聲在山穀中回蕩,像是在為他們送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往東走了月餘,他們走進雲貴的梯田。春雨剛過,層層疊疊的梯田蓄滿了水,像鏡子般倒映著藍天白雲,哈尼族的蘑菇房炊煙嫋嫋,水牛角號的聲音順著田埂飄過來,帶著股田園的清新。陸尋踩著田埂走進村寨,掌心的共生紋傳來溫潤的波動,能清晰“看”到地下的龍脈氣脈如銀鏈般纏繞著梯田,氣脈的顏色帶著水土交融的翠綠,滋養著每一寸稻田:“這裡的氣脈真靈動。”他望著遠處的竹林,竹影在水中搖晃,“比高原的地脈更秀美。”
林婉兒裹著繡花的圍裙,聽石符在掌心轉著圈,符麵映出地下的景象——無數細小的氣脈從水源向四周擴散,像毛細血管般遍布梯田,田埂上的石樁按“十二生肖”排列,樁上刻著農耕圖案,那是當地守脈人按古法設置的“梯田護脈陣”:“尋哥你看!他們把石樁連成陣了!”她往最近的蘑菇房指,房簷下掛著曬乾的稻穗,每串稻穗都係著彩繩,“血珠說石樁能引山水氣脈,稻穗能聚豐收靈氣,比中原的土埂更適合梯田!”
王胖子踩著田埂咯吱咯吱地走,軍大衣換成了輕便的藍布衫,離火珠在他掌心亮得刺眼:“奶奶的這梯田夠漂亮!”他往水田裡扔了塊青銅殘片,殘片落水的瞬間,周圍的水麵泛起漣漪,露出下麵活躍的魚群,“胖爺這招叫‘活水訣’,能讓田埂的氣脈更通暢!”哈尼族的農夫看到這景象,紛紛笑著豎起大拇指,水牛角號吹得更歡了。
村寨中心的曬穀場邊,哈尼族首領老貝瑪正帶著族人祭祀穀神。他穿著黑色的對襟衣,頭上纏著包頭布,手裡舉著稻穗往田埂上灑,稻粒落在水麵的地方就冒出淡淡的綠暈:“陸先生!你們可算來了!”老貝瑪臉上的皺紋裡沾著泥土,稻穗往石樁上一靠,穗子立刻泛起淡淡的綠色光暈,“上次你教的‘梯田護脈法’真管用,今年的秧苗長得比往年都好!”
陸尋走到石樁陣前,共生紋感應到陣下的氣脈形成個巨大的網絡,無數細小的氣絲順著田埂往稻田延伸,再通過稻根滲入水土:“這石樁成了梯田的養脈網。”他往陣中心添了塊帶稻穗紋的青石,“再加塊鎮石,養脈效果更好。”青石剛放穩,周圍的水麵就泛起層層綠暈,稻苗在風中輕輕搖曳,像是在道謝。
林婉兒往孩子們手裡分“護田草”的種子:“把這個撒在田埂邊,長出的草能固土防澇。”她教孩子們看水流的紋路辨氣脈,“水流平穩的地方氣脈順,適合種稻穀;水流湍急的地方煞氣重,要種護田草。”孩子們拿著種子歡呼著跑開,很快就在田埂邊撒下圈綠色的種子。
王胖子跟著老貝瑪去檢查灌溉的水渠。離火珠往堵塞的渠口照了照,青藍色的火焰圍著渠口轉了圈,原本淤塞的泥沙立刻被衝開:“看到沒?胖爺這火能通渠!”他往農夫手裡塞了包離火珠粉末,“渠底要是長青苔,就撒點這粉末,比鋤頭挖管用!”老貝瑪連忙讓族人收好,用竹筒裝好放進穀倉。
傍晚的村寨燃起篝火,哈尼族人烤著竹筒飯,煮著茶香雞,圍著篝火跳起了耕作舞。陸尋坐在篝火旁,看著火苗舔舐著架在火上的竹筒,竹香混著飯香飄滿村寨,與地下的氣脈產生共鳴:“梯田的地脈靠石樁養護,就像高原的地脈靠瑪尼堆聚靈。”他對老貝瑪說,“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守護法子,順應農耕才能守住家園。”
老貝瑪舉起酒碗敬陸尋:“先生說得對!我們哈尼人敬穀神,敬山水,就該按梯田的性子守護。”他往火堆裡添了塊鬆木,“等秋收後,我就帶著族人去清理山穀的煞氣節點,按您畫的圖找,保證一個不漏!”水牛角號再次響起,這次的調子多了幾分歡快。
離開村寨時,老貝瑪帶著族人背著竹筒飯送了他們很遠。田埂上的水倒映著晚霞,蘑菇房的炊煙在村寨上空嫋嫋升起,將梯田的氣脈與遠方的龍脈連接在一起。陸尋回頭望了眼村寨,共生紋感應到那裡的地脈氣脈正越來越旺盛,像顆跳動的心臟滋養著這片梯田:“這裡的守護穩了。”他望著遠處的雲海,“該回中原了,九州的氣脈共振儀式要開始了。”
回到中原泰山時,正趕上春分。玉皇頂的廣場上搭起了祭天台,各地的守脈人帶著信物趕來——高原的聖山草、梯田的護田草、江南的護脈草、塞外的陽起石、嶺南的凝氣萍,整齊地擺放在祭台上。陸尋走上祭台,掌心的共生紋突然劇烈發燙,他能“看”到九州各地的氣脈順著信物往祭台彙聚,形成九色的光帶在半空交織,與泰山的龍脈氣脈融為一體。
“尋哥你看!”林婉兒指著祭台中央,聽石符在她掌心爆發出耀眼的光芒,符麵映出天地的虛影——天脈的湛藍、地脈的土黃、人脈的緋紅在光帶中流轉,與三珠的光芒交相輝映,“血珠說這是‘天地人三才共振’!隻有九州氣脈完全和諧,才能引動天地共鳴!”她的聲音帶著激動的顫音,眼裡閃著淚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胖子站在祭台邊,離火珠在他掌心亮得刺眼,與天地虛影遙相呼應:“奶奶的這才叫真正的天地歸一!”他往祭台的香爐裡扔了塊黃龍玉佩碎片,青煙立刻化作隻七彩鳳凰,在光帶中盤旋鳴叫,“胖爺就知道,隻要咱們守脈人守好各自的土地,天地自然會有感應!”周圍的守脈人看到這景象,紛紛舉起信物歡呼,聲音在泰山上空回蕩。
年輕的守脈人們捧著信物走上祭台,按地域站成九列,將信物放在對應的方位。高原的僧人放下聖山草,梯田的農夫擺好護田草,每個動作都莊重而神聖:“從今天起,我們會像前輩一樣守護家園。”西北的少年舉起固沙草,聲音雖稚嫩卻堅定,“請天地作證,請龍脈見證!”
隨著他們的宣誓,祭台中央的三珠虛影突然變得清晰,天珠的湛藍、地珠的土黃、人珠的緋紅分彆與天、地、人三彩氣脈相連,九色光帶順著泰山龍脈直衝雲霄,在天際形成個巨大的光環,將九州大地籠罩其中。陸尋的共生紋與光環產生共鳴,他能清晰“感受”到每片土地的生機,每條河流的流動,每座山脈的呼吸,與天地的脈搏融為一體。
“這才是天地歸一的終極意義。”陸尋輕聲說,眼眶有些濕潤。他從懷中取出三珠本源凝聚的玉佩,輕輕放在祭台中央,“三珠守護龍脈,而龍脈滋養萬物,真正的歸一,是天地人和諧共生。”玉佩接觸祭台的瞬間,化作三道流光注入大地,九州各地的氣脈在這一刻達到完美的平衡。
守脈人們圍著祭台跳起了豐收舞,不同地域的舞步在陽光下交融,像九色光帶般和諧。陸尋走下祭台,看著年輕守脈人們自信的模樣,林婉兒和王胖子一左一右站在他身邊,離火珠與聽石符的光芒在陽光下閃耀。
日頭漸高,祭台的光芒漸漸融入日光,化作溫暖的能量灑向九州大地。陸尋站在泰山頂,望著遠方的雲海和初升的太陽,掌心的共生紋與天地氣脈持續共鳴,傳遞著溫暖而堅定的力量。他知道,守護龍脈的事業沒有終點,但隻要這份守護的信念在九州大地上延續,隻要天地人永遠和諧共生,這片土地就會永遠繁榮。
年輕守脈人們舉著信物在山路上奔跑,笑聲在山穀回蕩。老守脈人們坐在岩石上,喝著山泉水,看著年輕的身影,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陸尋撿起片落在祭台上的桃花瓣,花瓣在掌心化作點點靈氣,隨風飄散,與龍脈氣脈融為一體。
“春天就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林婉兒輕聲說,往陸尋手裡塞了塊桃花糕,“就像守脈人的事業,永遠充滿生機,永遠不會停止。”聽石符的光芒在她掌心漸漸柔和,映出九州各地的景象——高原的格桑花開了,梯田的稻穀綠了,江南的河水漲了,塞外的草發芽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模樣。
王胖子往遠處的雲海指,離火珠的光芒在他掌心若隱若現:“奶奶的這才叫真正的國泰民安!”他看著年輕守脈人們下山的背影,“想當年咱們也是這麼意氣風發,現在看他們,就知道這守護的擔子有人挑了。”他往陸尋肩上拍了拍,“以後啊,咱們就放心遊山玩水,偶爾回來看看就行!”
陸尋望著山下的世界,炊煙嫋嫋的村莊,綠意盎然的田野,奔騰不息的河流,每一處都透著安寧與生機。他知道,守護的接力棒已經穩穩傳遞,未來的九州,會在這些年輕守脈人的守護下,永遠保持這份和諧與繁榮。
陽光灑在泰山的每一塊岩石上,照亮了祭台的信物,照亮了年輕守脈人的笑臉,照亮了老守脈人眼角的淚光。遠處的三珠在天際閃耀,與九州的山河大地遙相呼應,訴說著這場跨越天地、穿越時光的守護之約,也預示著永恒的生機與希望。陸尋知道,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守護的長歌將永遠在九州大地上傳唱,伴隨著每一代人,直到歲月儘頭,直到天地永恒。
山風帶著花香吹來,吹動了他們的衣角,也吹動了遠方的經幡。陸尋三人的身影在泰山頂漸漸遠去,但他們留下的守護信念,卻如同泰山般永遠屹立,如同日月般永遠明亮,指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守脈人,守護這片美麗的山河,傳唱這首永不停息的高原長歌。
喜歡華夏龍脈請大家收藏:()華夏龍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