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倉庫樓門口,望著那塊還擺在桌上的樣本b07。陽光從窗戶斜照進來,在玻璃表麵映出一道淡淡的藍光。他眯起眼,像在看什麼寶貝似的。
“這玩意兒……怎麼會有這種效果?”他低聲自語。
回到車間後,日子又回到了熟悉的節奏。早八晚七,吃飯打卡,日複一日。可他的腦子卻沒停過——那個隔熱性能異常的玻璃樣本,像根刺紮在他心裡,拔不出來。
這天中午,輪到劉好仃值班。按規定,午休時間是不能離開車間區域的,但他在椅子上坐了不到五分鐘就坐不住了。
他悄悄摸出兜裡隨身帶著的小鏡子,那是他用來觀察光線反射用的。他輕手輕腳地溜到車間外,靠著廠區圍牆往綠化帶方向走。那裡有幾棵老榕樹,枝葉繁茂,陽光穿過樹葉時會形成斑駁的光影。
他蹲在樹下,把小鏡子對著陽光調整角度,讓光線折射進樹影裡。他盯著那些光影的變化,像是在找什麼規律。
“嗯……這個角度,光線變柔和了。”他一邊觀察一邊嘀咕,“如果能把這種散射效果用在玻璃塗層上,是不是也能降低熱輻射?”
他越想越興奮,趕緊掏出兜裡的筆記本,飛快地畫了幾筆,一個樹葉形狀的草圖出現在紙上,旁邊寫著“折射率”三個字。
正寫得起勁,身後傳來一聲:“哎喲,這不是劉師傅嘛,咋跑這兒來了?”
劉好仃一激靈,回頭一看,是隔壁車間的老張。
“哦,老張啊。”他趕緊合上本子,“我這不是覺得車間太悶了,出來透透氣。”
老張點點頭,也沒多問,拍了拍他肩膀就走了。
劉好仃鬆了口氣,看看表,已經過去二十分鐘了。他趕緊起身,一路小跑回車間。
剛進門,就撞見王大勇從辦公室回來。
“去哪兒了?”王大勇皺眉。
“去洗手間了。”劉好仃回答得挺順。
王大勇狐疑地看了他一眼,沒再多說。
回到崗位上,劉好仃開始想辦法記錄下剛才的靈感。他知道,車間不允許私人紙張流通,王大勇也經常翻查工人的東西,必須小心行事。
他翻開工位旁的日誌本,這是每天記錄生產情況的本子。他假裝在檢查昨天的數據,然後隨手寫下幾個數字和符號。
“今天下午三點,溫度:32c,濕度:65,a線壓強正常,b線冷卻水循環穩定……”
這些看起來都是日常記錄,隻有他自己知道,某些圈圈點點其實是他在標記自己的想法。
比如,“壓強正常”後麵的圓圈,是他畫的一個樹葉形狀;“冷卻水穩定”旁邊的箭頭,是他對塗層結構的構想。
他寫完後,又仔細檢查了一遍,確認沒人能看懂他的意思,才放心地把本子合上。
下班前,他故意走到老張身邊,裝作閒聊的樣子說:“老張,你那本破書還在不?就是講玻璃表麵處理那本。”
老張愣了一下:“哪本?哦,你是說那本封麵都掉了的?在呢,在工具箱最底下。”
“借我看兩天行不?”
“行啊,不過彆弄丟了,我可找了好久才找到的。”
“放心吧。”
劉好仃接過那本書,小心翼翼地塞進包裡。
晚上回到家,他顧不上吃飯,先翻開那本書,一頁頁翻著,邊看邊記。有些專業術語他不太懂,就拿手機查,查完再抄下來。
他發現書中提到一種叫“微結構表麵”的技術,通過在材料表麵製造納米級的凹凸結構,可以改變光線的傳播路徑,從而實現不同的光學效果。
“要是能在玻璃表麵做出類似的結構,說不定就能模擬樹葉的散射作用。”他眼睛亮了起來。
他翻出之前做的筆記,對照著書上的內容,開始整理自己的思路。
目標:研發一種具備自然散射特性的節能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