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抱著那瓶塗料,走在回車間的路上。夜風輕輕吹著他的衣角,他低頭看了眼手裡的瓶子,嘴角微微上揚。
“明天就開始吧。”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完全亮,他就已經坐在工作台前,把昨天找來的幾樣材料一一擺開。瓶子上的標簽早就模糊不清了,但他記得哪一瓶是老張給的,哪一瓶是從倉庫角落翻出來的。
他小心翼翼地打開瓶蓋,一股淡淡的化學味道撲鼻而來。他深吸一口氣,像是聞到了希望的味道。
“這玩意兒要是能行,咱們廠說不定真能推出一款新節能玻璃。”
他一邊想著,一邊開始調配第一組實驗樣品。由於實驗室設備老舊,很多標準流程都得手動操作。溫度控製靠手感,塗層厚度靠目測,連乾燥時間都得靠經驗估算。
“這不是做實驗,這是在練功夫。”他自嘲了一句,拿起一塊廢舊玻璃板,用刷子小心地塗上一層薄薄的塗料。
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在玻璃表麵折射出一道微弱的藍光。他眯起眼,仔細觀察著光線的變化。
“嗯……有點意思。”
試驗開始了。可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順利。
前三次實驗,塗層不是乾裂就是脫落,甚至有一次剛塗上去沒多久就整片剝落下來,像一張紙一樣飄到地上。
“完了,又失敗了。”
劉好仃看著滿桌狼藉,歎了口氣。小李站在一旁,臉上也寫滿了失落。
“劉師傅,這東西是不是不行啊?”
“哪有那麼快成功的。”劉好仃笑了笑,“咱們才剛開始呢。”
他知道,問題出在附著力和穩定性上。塗層太薄容易掉,太厚又會影響透光率。而且現有的塗料配方也不夠穩定,稍微受熱就會變形。
“得換個思路。”他說。
當天下午,他在維修車間轉了一圈,找到了一台閒置的高溫爐。雖然外觀破舊,但基本功能還能用。
“拿這個代替標準烘烤設備,試試看效果。”
他又從老張那裡借來一批廢舊玻璃,專門用來做基礎測試。這樣一來,既能節省成本,又能反複試驗。
“咱現在是草根科研隊,就得用草根的辦法。”
他一邊說,一邊動手改造工作台。他在玻璃表麵手工雕刻出一些簡單的引導槽,模仿樹葉的脈絡結構,試圖利用重力和毛細作用讓塗料自然流平。
“你看,這樣塗完之後垂直懸掛,讓它自己往下滴,就能形成均勻的一層。”
小李看著他的動作,眼裡重新燃起了希望:“劉師傅,你這腦瓜真是太靈了。”
“不是我靈,是你太年輕。”劉好仃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咱們再來一次。”
第四次實驗,終於有了點起色。塗層附著力比之前好了不少,透光率也沒受影響。但在模擬陽光暴曬時,卻出現了新的問題——表麵出現了一些細小的裂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