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玻璃灑進實驗室,照在儀器表麵,反射出一圈圈柔和的光暈。劉好仃站在主控台前,手裡握著一份測試流程表,神情專注得像在打一場無聲的戰役。
“設備狀態正常。”王海一邊檢查一邊彙報,“風扇降溫也到位了,傳感器誤差控製在0.2以內。”
“很好。”劉好仃點點頭,“開始吧。”
隨著他一聲令下,三組人員迅速就位。光學組調試透光率檢測儀,物理組準備壓力測試裝置,結構組則忙著將樣品固定到承重平台上。整個實驗室瞬間忙碌起來,像是被按下快進鍵的鐘表廠。
“注意時間。”劉好仃掃了一眼牆上的電子鐘,“四小時後必須完成全部測試。”
“收到!”眾人異口同聲地應道,聲音裡帶著壓抑不住的興奮。上一次失敗的陰霾還掛在心頭,而這一次,他們比誰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就在第一輪測試即將開始時,負責光學檢測的小張突然皺起眉頭:“劉哥,這台透光率儀好像有點不對勁。”
劉好仃快步走過去,蹲下身看了看儀表盤,果然發現指針有些輕微抖動。“是不是冷卻係統還沒完全恢複?”
“有可能。”小張點頭,“不過我們可以手動校準一下。”
“那就動手。”劉好仃毫不猶豫地說,“彆等它自己穩定,咱們來幫它一把。”
兩人配合默契,一人調整旋鈕,一人觀察數值變化。幾分鐘後,儀器終於恢複正常。
“搞定。”小張鬆了口氣,“看來老機器還是能用的。”
“它們隻是慢一點,不是廢了。”劉好仃笑了笑,“就像我們這些人,有時候也需要多點耐心。”
話音剛落,王海那邊傳來好消息:“耐壓測試完成,數據達標!”
人群裡響起一陣歡呼,但很快又被劉好仃壓下去:“彆高興太早,這才剛開始。”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大家幾乎沒怎麼停過。吃飯是站著吃的,喝水是見縫插針喝的,連上廁所都得掐著時間去。每個人都在跟時間賽跑,仿佛晚一分鐘,就會錯過什麼重要的東西。
到了第三個小時,一組關鍵數據浮出水麵——透光響應速度0.38秒。
“這個數值……”小張盯著屏幕愣了一下,“離目標值隻差0.01秒?”
“準確來說,是0.01秒以內。”劉好仃接過報告,仔細核對了一遍,“考慮到環境波動和儀器誤差,這個結果可以算作合格。”
“真的?”王海湊過來一看,激動得差點把報告揉皺,“我們做到了?”
“再等等。”劉好仃擺擺手,“還有最後一項結構穩定性測試。”
這項測試是最耗時的,因為它需要模擬極端環境下的玻璃表現。比如高溫、高壓、震動、衝擊……每一樣都要精確記錄。
“設定溫度750c,持續十分鐘。”劉好仃一邊操作一邊說,“然後切換至20c,保持五分鐘後加壓測試。”
“明白。”結構組組長點頭,“我們會全程錄像,確保數據可追溯。”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屏幕上。當最後一個數據跳出來時,現場一片寂靜。
“怎麼樣?”王海忍不住問。。”組長念完結果,臉上露出笑容,“完全符合標準。”
這一刻,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像是繃了很久的弦終於得到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