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沒亮透,劉好仃就站在車間門口了。他手裡端著一杯剛泡的濃茶,眼睛盯著那台嶄新的玻璃成型機。昨天它剛完成調試,今天就要正式上線了。
“老張,準備好了嗎?”他衝著操作台喊了一聲。
張師傅從設備後麵探出頭來:“都通電了,就是這玩意兒有點認生,剛才試了一次,出料速度比預想慢了點。”
劉好仃點點頭,沒說話。他心裡明白,新設備就像新來的工人,得磨合一陣子才順手。不過現在可不是慢慢適應的時候,訂單像雪片一樣飛進來,每耽誤一分鐘都是錢在打水漂。
“先試試手動調溫。”他說,“溫度上去了,冷卻時間也得跟著調整,不然成型質量肯定受影響。”
一旁的技術員小李立刻開始記錄參數變化。他的筆記本上已經密密麻麻寫滿了數據,連邊角都快寫滿了。
“劉哥,你看這個報警頻率,比舊線高不少。”小李指著操作麵板上的數字,“是不是哪裡不對勁?”
劉好仃湊近一看,眉頭皺了起來。確實,報警提示比正常值多了兩倍不止。但他沒急著下結論,而是拿起對講機:“小王,你那邊舊線的數據能傳過來不?我需要對比一下。”
“馬上發你郵箱。”對講裡傳來回應。
等了幾分鐘,電腦屏幕上跳出兩個曲線圖,一條是舊線的運行數據,另一條則是眼前這條新線的表現。果然,除了溫度波動稍大外,冷卻係統也有輕微延遲。
“先把冷卻閥開度調高百分之五。”劉好仃一邊說一邊動手,“再看看溫度反饋有沒有改善。”
幾分鐘後,機器的節奏明顯順暢了些,出料速度也提了上來。
“行,先這樣跑一輪。”劉好仃鬆了口氣,“回頭再優化細節。”
車間另一邊,十幾個新工人正在排隊等待上崗。他們穿著統一的工作服,臉上還帶著幾分緊張和期待。
“你們幾個去切邊區,”劉好仃一邊走過去一邊分配任務,“那邊老趙帶你們;剩下的先到搬運組,跟老周學怎麼安全運輸成品。”
隊伍裡有個年輕人舉手:“劉師傅,我以前在陶瓷廠乾過,能不能讓我試試質檢?”
劉好仃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可以,但你得先熟悉流程,不能直接上手。”
那人一聽,高興地應了聲,趕緊往質檢區去了。
可剛安排完,就有聲音傳來:“哎喲!誰把這塊板放歪了?差點摔了!”
劉好仃抬頭一看,果然是搬運區出了問題。一個新工人不小心把成品玻璃撞到了邊上,幸好隻是輕微磕碰,沒破。
“沒事吧?”他快步走過去。
“沒事沒事,就是手滑了一下。”那工人有些不好意思。
劉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彆慌,第一次都這樣。記住,搬運時一定要先確認重心,手指不要放在邊緣,容易滑脫。”
說著,他轉頭對旁邊的老師傅說:“老周,你們幾個分頭帶人,每人帶兩個新手,重點教操作要點。”
老周點頭:“沒問題,我正打算這麼乾呢。”
劉好仃笑了笑:“那就辛苦各位了。咱們現在人手緊,靠的就是經驗傳承。”
車間裡漸漸熱鬨起來,機器轟鳴聲、工人的交談聲混在一起,像是首節奏分明的進行曲。
中午飯點,劉好仃坐在休息室吃盒飯。手機震動了一下,是小李發來的消息:
【新線運行穩定,出料速度已提升至預期90】
他放下筷子,揉了揉太陽穴。這兩天幾乎沒怎麼合眼,整個人都快散架了,但看到進展,心裡還是踏實了不少。
“老劉,吃飯呢?”張師傅端著飯盒走進來,“你這眼神都快睜不開了。”
“睡不了啊。”劉好仃苦笑,“還得盯完這一輪才能放心。”
張師傅歎了口氣:“你這是真拚啊。”
“不是拚,是必須得做。”劉好仃夾起一口飯,“咱們這些人,乾一天就得頂一天的用。”
兩人沉默了一會兒,飯香混著機油味,在空氣中緩緩彌漫。
下午三點,第一批擴產的玻璃出爐了。質檢員拿著放大鏡仔細檢查,最後在報告上寫下“合格”。
“不錯。”劉好仃翻看報告時,注意到末尾一句建議:“建議增加預熱段檢測。”
他沉思片刻,對身旁的小李說:“把這個建議記下來,下次培訓加上這部分內容。”
小李點頭:“明白。”
傍晚時分,劉好仃站在車間中央,看著忙碌的生產線,心裡湧起一股暖意。雖然還有不少問題要解決,但至少,產能已經開始回升了。
他知道,這隻是個開始。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但現在,至少能看到希望的光。
夜色漸深,車間燈火通明。機器仍在運轉,玻璃一塊塊整齊排列,像是一串串希望的音符,奏響屬於他們的奮鬥之歌。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