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窗斜斜地灑在會議室的長桌上,幾杯茶冒著熱氣,氤氳出一片暖意。劉好仃坐在主位上,看著眼前堆成小山的技術資料,忍不住揉了揉眉心。
“這玩意兒比過年清庫存還難搞。”他嘀咕了一句,引來一陣輕笑。
老張翻著一份設備參數表,頭也不抬:“可不是嘛,光是除塵這塊就有十幾種方案,看得我眼都花了。”
“彆急。”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寫下幾個關鍵詞,“先按類彆分,再按適用性篩,最後按預算挑。咱們一步步來。”
小李一邊整理文件一邊點頭:“對,不然越看越亂。”
於是,整個上午就在這種有條不紊的節奏中過去了。每個人負責一部分資料的初步篩選,剔除明顯不適合廠裡實際情況的內容。到了中午,原本雜亂無章的資料已經歸成了三摞:廢氣處理、廢水回收、節能改造。
“進度不錯。”劉好仃滿意地點點頭,“下午咱們深入分析,看看哪個更靠譜。”
午休過後,會議室又熱鬨了起來。大家圍坐一圈,開始逐項討論。
“這款除塵設備看起來性能不錯,但安裝難度有點高。”老張指著一份圖紙說,“咱們廠房布局緊湊,可能得動點‘大手術’。”
“那款廢水回收係統倒是省事,就是運行成本太高。”小李皺眉,“每天電費估計能趕上半個車間的用量。”
“這個餘熱回收係統呢?”劉好仃突然插話,“我記得專家提過,挺適合我們這種情況。”
小王立刻翻開報告:“是的,理論上可以降低能耗15左右,而且後期維護也相對簡單。”
“聽起來不錯。”劉好仃眼神一亮,“不過得考慮一下初期投入和回報周期。”
正說著,財務部的小周推門進來,手裡拿著計算器和筆記本:“你們要的數據我都帶來了,我幫你們算算賬。”
會議室頓時安靜下來,隻有計算器“劈裡啪啦”響個不停。
“如果選這套餘熱回收係統,前期投入大概需要八十萬,但一年內就能回本。”小周報完數據後補充道,“前提是生產量穩定。”
“八十萬不算多。”劉好仃沉思片刻,“關鍵是要確保設備運行穩定,不能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
“放心吧,這家廠商還有專門的售後團隊。”小李指著說明書上的信息,“他們承諾一年內免費上門維護。”
“那就值得考慮。”劉好仃點點頭,“回頭聯係他們安排實地考察。”
討論一直持續到傍晚,最終確定了幾個候選方案。大家各自帶著任務回家,準備第二天繼續深入研究。
第二天一早,會議室裡又恢複了熱鬨。
“昨晚我跟陳教授通了個電話。”劉好仃一邊泡茶一邊說,“他建議我們優先考慮餘熱回收和高效除塵這兩塊。”
“我也覺得這兩個方向最實際。”小王附和道,“一個是節能減排,一個是直接關係環保達標,都是硬指標。”
“那問題來了。”老張攤手,“這幾個方案各有優劣,怎麼選?”
劉好仃笑了笑:“很簡單——誰更適合我們,就選誰。”
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圍繞幾個核心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
“a方案便宜,但後期費用高;b方案貴,但效率更高。”小李對比著數據,“從長遠來看,b方案更劃算。”
“可我們目前資金緊張。”財務部的小周提醒,“如果全盤采用b方案,可能得申請貸款。”
“那就分步來。”劉好仃果斷拍板,“先在關鍵環節用b方案,其他部分用a方案過渡。等後續資金充裕了,再逐步替換。”
“這樣既能保證效果,又不會一下子壓垮財務。”小王點頭讚同。
“另外,還要考慮安裝難度。”劉好仃補充道,“設備進場之後,調試期不能太長,否則影響生產。”
“這點我也問了。”小李翻開記錄本,“廠家那邊說最多兩周就能完成調試,期間他們會派技術人員駐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