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廠的清晨依舊從機器的嗡鳴聲開始,隻是空氣中少了刺鼻的味道,多了幾分清爽。劉好仃站在廠區門口,手裡端著保溫杯,望著遠處那片已經穩定運行的環保設備,嘴角不自覺地揚起。
“劉哥,昨晚的數據又達標了。”小王跑過來,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興奮,“而且比前兩天還穩。”
“嗯,乾得不錯。”劉好仃點點頭,“不過咱們不能光看數據,還得看人。”
“你是說……員工?”小王一愣。
“對。”劉好仃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轉身進了辦公室,“環保不是靠幾個技術員就能做好的,得讓每個人心裡都裝著環保這根弦。”
這話聽起來像是雞湯,但沒人敢笑——因為這是實話。自從新設備安裝以來,雖然硬件上去了,可偶爾還是能發現一些不該出現的小問題,比如某個閥門沒關緊、某個濾芯更換記錄漏填……這些看似無關痛癢的小事,積少成多,就是隱患。
於是,劉好仃決定要搞點“軟實力”建設。
他召集管理層開會,把之前整理好的行業報告攤在桌上:“你們看看,這家玻璃廠,員工自發改進了廢氣排放流程,結果不僅達標,還拿了政府獎勵。再看看我們,設備先進了,但人的意識沒跟上,早晚出問題。”
會議室裡一片沉默,有人皺眉,有人低頭翻資料。
“我知道有些人覺得培訓是浪費時間。”劉好仃喝了口茶,繼續說道,“但我要說的是,現在環保部門查得嚴,萬一哪個員工操作不當,咱整個廠都得跟著受影響。這不是錢的問題,是臉麵的問題。”
一番話說得不少人點頭。最後,大家達成了共識:培訓必須搞,製度也得立。
接下來幾天,劉好仃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聯係講師、組織編寫教材、協調場地……每件事都不輕鬆,但他卻樂此不疲。
“劉哥,你是不是偷偷打了雞血?”小李一邊幫忙搬書一邊打趣。
“我這叫被逼出來的激情。”劉好仃笑著回了一句,“等培訓結束,我估計得躺三天。”
環保培訓請來的是一位女專家,姓林,說話乾脆利落,講課風格風趣幽默,一上來就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
“我知道很多人覺得環保離自己很遠,其實不然。”她指著投影儀上的圖片,“你們每天接觸的設備、管道、原料,哪一樣不影響環境?”
台下一片安靜,工人們聽得認真。
“比如這個除塵係統,它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你們工作的一部分。你把它維護好了,它才不會給你惹麻煩。”
課堂氣氛漸漸活躍起來,有人提問,有人搶答,還有人當場記筆記記得飛快。
最逗的是老張,在課間休息時湊到劉好仃跟前小聲問:“劉哥,照她這麼說,我以後上班是不是得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設備?”
“差不多吧。”劉好仃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要是真能把設備當孩子,那我就放心了。”
培訓結束後,林老師還特地留下來說:“你們這個團隊氛圍不錯,隻要持續下去,環保意識肯定能慢慢紮根。”
劉好仃送她出門時笑著說:“那就拜托您常來指導了。”
培訓熱乎勁兒還沒過,環保規章製度的製定也在同步推進。劉好仃組織各部門負責人和一線員工開了座談會,讓大家暢所欲言。
“我覺得製度可以加點獎勵措施。”一個年輕工人舉手,“比如誰提的環保建議被采納了,能不能發個小紅包?”
“或者給優秀小組安排一次短途旅遊?”另一個補充道。
“行啊。”劉好仃點點頭,“這樣大家更有積極性。”
經過幾輪討論和修改,製度終於出爐了。內容涵蓋了日常操作規範、設備維護責任、違規處罰細則以及獎勵機製。條款寫得具體,執行性強,連張貼的位置都考慮到了。
“貼在食堂牆上怎麼樣?”小王提議,“吃飯的時候都能看到。”
“那最好再配上漫畫圖解。”劉好仃笑道,“讓大家看得明白,記得牢。”
製度公布那天,廠區裡掛起了幾塊嶄新的宣傳板,圖文並茂,簡潔明了。有工人吃完飯蹲在旁邊看,還邊看邊念叨:“哦,原來我昨天那個操作屬於違規啊……”
“你才知道?”旁邊的同事哈哈大笑。
日子一天天過去,劉好仃發現,車間裡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以前有人隨手扔垃圾,現在會主動分類;以前有人覺得環保是彆人的事,現在開始主動提建議;就連平時不太愛說話的老張,也開始督促新人注意操作細節。
“劉哥,你看這個。”小李遞來一張紙,上麵密密麻麻寫著十幾條建議,“都是員工寫的,有些還挺有想法。”
劉好仃翻看著,越看越高興:“回頭咱們選幾條可行的試試。”
“要不要先做個試點?”小李問。
“當然。”劉好仃點頭,“環保這事,就得一步步來,不能急。”
傍晚下班前,劉好仃站在廠區門口,看著夕陽下的玻璃廠,廠房整齊,綠樹成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草木香。
他知道,環保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場持久戰。設備可以更新,技術可以提升,但真正關鍵的,是每一個人心中的那份責任感。
“劉哥,今晚慶功宴去不去?”小王探頭問。
“去。”劉好仃笑了笑,“不過明天早上六點,我還得來巡檢。”
“明白!”小王豎了個大拇指,“您真是勞模中的戰鬥機。”
劉好仃搖搖頭,笑著往門外走。身後,廠區燈光漸次亮起,像是夜空灑落的星辰,溫柔而堅定。
他深吸一口氣,腳步輕快了許多。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