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的燈光照在白板上,映出幾個清晰的選項:智能質檢係統、配料自動控製係統、能耗監控係統、智能切割設備。窗外飄著幾片梧桐葉,在玻璃上輕輕擦過,像是提醒大家時間已經不早了。
劉好仃坐在會議桌一頭,手裡拿著筆,麵前攤開的是第148集討論後的總結報告和初步篩選結果。他掃了一眼眾人,發現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些許疲憊,但眼神裡透著期待——畢竟,今天要定下最終方案了。
“昨天大家都說了不少,我也聽進去了。”劉好仃開口,“今天我們不是來爭論誰對誰錯的,而是要把最合適我們的那條路選出來。”
小李第一個舉手:“我還是支持質檢係統。質量是產品的生命線,這一步要是沒走穩,後麵再先進也沒用。”
老陳皺眉:“可它價格高啊,而且還沒完全開放功能,萬一廠商那邊卡殼怎麼辦?”
王姐點頭:“確實有風險,但也不能因為怕失敗就不前進了。”
劉好仃笑了笑:“咱們先彆急著下結論。這樣吧,每個方案的支持者,用三句話說明理由和可能的風險,然後請專家分析一下。”
於是,會議室變成了一個小型辯論會。
先是質檢係統的支持者發言:“精度高,升級空間大,能提升整體品控水平。但目前技術未完全落地,存在不確定性。”
接著是配料控製係統的代表:“節能效果明顯,減少人工依賴,但需要更新部分設備,初期投入較大。”
能耗監控係統這邊則強調:“性價比高,穩定可靠,適合現階段推進,但長遠來看升級空間有限。”
至於智能切割設備,則被形容為“未來感十足”,但也被指出“配套要求太高,短期內難以全麵推廣”。
劉好仃聽著,一邊記筆記,一邊時不時插幾句:“這個點不錯”、“那個得考慮進去”。
等所有人說完,他請來了之前谘詢過的那位專家。專家聽完各方案介紹後,拿起激光筆,在白板上圈出幾個關鍵點:
“從行業趨勢看,質檢係統和能耗監控是最基礎也是最必要的兩個模塊。切割設備雖然先進,但門檻太高。配料係統如果能分階段實施,其實可以作為中期目標。”
“所以我的建議是,優先啟動質檢係統和能耗監控,這兩個組合起來,既能保障產品質量,又能優化生產流程,成本也相對可控。”
專家一說完,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謝謝專家。”劉好仃起身鼓掌,“接下來,我們做個投票,一人一票,以民主方式決定。”
投票很快結束,結果也出來了:質檢係統和能耗監控係統雙雙勝出,成為智能化轉型的第一步。
劉好仃在白板上寫下:“第一階段:質檢+能耗雙軌並行”,又補充了一句:“局部試點,穩步推進。”
他轉身麵對團隊:“方案定了,接下來就是怎麼乾的問題。”
接下來的幾天,劉好仃幾乎泡在協調會上。
各部門負責人圍坐在長桌旁,每人手上都拿著一份草擬的時間表。
“生產部希望儘量避開旺季安排調試期。”王姐翻著手中的計劃表,“財務部建議分階段撥款,降低資金壓力。”
“技術部這邊呢?”劉好仃問。
小李推了推眼鏡:“我們希望能在正式上線前三個月完成所有接口測試,確保兼容性沒問題。”
“那就這麼定。”劉好仃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整個項目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試點運行、全麵推廣。每個階段設定明確的時間節點,任務分配到人。”
他還特彆加了一條:“每月召開一次進度彙報會,有問題及時調整。”
最後,他在黑板上畫了個時間軸,標注了幾個重要節點:
3月1日:供應商對接完成
3月15日:設備運輸與安裝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