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望著最後一縷夕陽灑在設備上,心裡鬆了口氣。昨天的調試雖然磕磕絆絆,但總算穩住了局麵。他正準備轉身離開,手機響了。
是廠長發來的消息:“今天的數據我看過了,效率比昨天提升了12,不錯。”
劉好仃笑了笑,回了個“謝謝”,然後把手機揣進口袋,準備下班。可剛走出兩步,他又停了下來。
車間裡還亮著燈。
幾個操作員還在裡麵收拾工具,邊走邊聊著什麼。王師傅的聲音格外響亮:“你們說這按鈕要是再大一點,是不是就不會按錯了?”
小張接話:“那得讓廠家重新做控製麵板了,咱又不是他們客戶。”
李叔在一旁插嘴:“要不咱們提個建議?反正現在才剛開始用,改起來也容易。”
劉好仃聽在耳裡,腳步頓了一下,忽然覺得……也許該收集一下大家的意見?
第二天一早,他拿著個小本子,早早來到車間。
“各位,昨天辛苦了。”他笑著跟大家打招呼,“今天咱們先不上機,我有個事兒想請大家幫忙。”
眾人圍了過來,有人問:“啥事啊劉哥?”
“我想聽聽你們這兩天操作智能設備時遇到的問題。”劉好仃攤開本子,“不管是操作上的、界麵設計上的,還是流程安排上的,都可以講講。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
王師傅第一個舉手:“那我說一個!那個急停按鈕的位置太隱蔽了,上次我要關機,找了半天才找到。”
“還有!”小張搶著說,“那個屏幕菜單層級太多了,點來點去都暈了。”
李叔也皺眉:“有時候提示信息一閃而過,根本沒看清楚就沒了。”
劉好仃一邊記一邊點頭,心想:看來問題還真不少。
他安排了幾個人專門負責記錄,每人分一片區域,隻要有故障發生,立刻登記時間、地點、操作人和表現症狀。
果然,上午還沒過半,就已經記了七八條。
有一次生產線突然停機,檢查發現是因為一位老員工誤觸了某個快捷鍵。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這按鈕位置跟原來完全不同,我習慣性一按,結果就停了。”
劉好仃看著他的筆記,心裡隱隱覺得——這不是個彆現象,而是係統設計本身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中午吃飯的時候,他召集了幾個技術骨乾,在會議室裡開始整理問題。
“這些是我們這兩天收集到的情況。”他把本子攤開,“有些是操作失誤,有些是界麵不友好,還有一些是參數設置不當。”
小趙翻了翻,皺眉道:“怎麼感覺問題數量懸殊很大?有的崗位反饋特彆多,有的卻幾乎沒提。”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劉好仃說,“不能光看數量,還得看影響程度。”
他拿出一張表格,讓大家給每個問題打分,按“影響程度x發生頻率”來算總分。
“比如這個誤觸急停按鈕的問題,雖然隻是個彆情況,但一旦發生,整條線都得停下來,影響範圍大,所以得分高。”
“還有這個質檢識彆誤判,雖然出現次數不多,但直接關係到產品質量,也不能忽視。”
一番討論下來,問題被分成了三類:緊急修複項、優化建議項、長期迭代項,並明確了責任人。
“接下來我們就按這個順序來處理。”劉好仃總結道,“優先解決那些對生產影響最大的問題。”
小張忽然冒出一句:“劉哥,我覺得有些問題可能不隻是操作層麵的事兒,像是軟件邏輯本身就有問題。”
這話一出,大家都安靜了一下。
劉好仃點點頭:“嗯,這個問題我們後麵再深入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