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第二天一早,還沒到辦公室門口,手機就震動起來。是小王發來的消息:“劉哥,係統自動彙總了昨天的能耗數據,b線有點不對勁。”
他一邊快步走著一邊回了個“收到”,心裡卻已經咯噔一下。自從管理軟件上線後,這種數據預警成了常態,但每次看到異常指標,他還是會下意識皺眉。
推開辦公室門,電腦屏幕已經亮著,藍色的界麵映得整個屋子都泛著冷光。他坐下來,點開係統後台,果然發現b線昨天的能耗比平均值高出47,而且沒有任何報警記錄。
“這不科學。”他自言自語,“除非……有人動了手腳。”
他調出操作日誌,逐條翻看,果然在下午四點左右發現了問題——某個員工多次手動跳過了節能模式啟動指令。
“這不是省電,這是省錢啊。”劉好仃搖搖頭,心想這年頭連機器都想省電,人反倒想偷懶。
他沒急著批評誰,而是先聯係了當天的巡檢員老李:“老李,你今天能不能再去趟b線?看看設備運行狀態有沒有異常。”
老李回得很快:“行啊,我正好順路過去,順便看看張師傅他們昨天清濾網之後情況咋樣。”
十分鐘後,老李打來電話:“劉哥,設備倒是正常,不過我發現水泵那邊的傳感器好像不太靈敏,讀數有點滯後。”
“果然是人為乾擾加設備老化。”劉好仃摸了摸下巴,心裡已經有了底。
他打開企業微信,把相關班組的人都拉進了一個群聊,簡單說了下情況,然後說:“咱們得做個決定,要不要暫停b線做一次全麵檢查?”
群裡沉默了幾秒,張師傅率先發言:“劉哥,現在訂單排得緊,要是停機,交貨期怕是要受影響。”
“我也知道這點。”劉好仃回複,“但能耗超標不是小事,現在每天跑下去,電費得多燒多少?而且萬一哪天真出了故障,那可就不隻是延誤的事了。”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已經跟調度部門溝通過了,可以把部分訂單臨時調配到a線備用產線上去,雖然效率可能低一點,但至少能保證交付。”
小王立刻接話:“那我去看看a線的產能配置,如果負荷太高,我們得提前調整參數。”
“辛苦了。”劉好仃點頭,心裡也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他一邊盯著係統裡的實時數據,一邊和各個小組確認進度。最終,在中午十二點前,b線順利停機檢修,而a線也開始接手部分訂單。
一切安排妥當後,他才端起早已涼透的茶水,喝了一口,歎了口氣:“決策這東西,說到底還是得靠數據說話。”
他翻開筆記本,寫下今天的幾點思考:
係統數據監控能有效識彆人為乾預行為;
備用線雖可應急,但實際產能仍需優化;
決策時要綜合考慮生產、成本與風險三者平衡。
寫完,他抬頭看了眼牆上的鐘,已經是午飯時間了。正準備起身去食堂,小王突然衝進來:“劉哥!你快看這個!”
他趕緊轉過身,隻見屏幕上跳出一個紅色警告框:“能耗異常波動,建議立即排查。”
“啥情況?”劉好仃迅速點進去,發現是a線備用產線的數據——它的能耗竟然比平時高出近30!
“完了,備用線的問題比我想象中嚴重。”他皺起眉頭,“本來以為隻是個過渡方案,沒想到它自己也藏著問題。”
他立刻撥通了電工老李的電話:“老李,你吃完飯彆休息,直接去a線,重點查一下他們的變頻器和電機連接線路。”
“明白!”老李爽快答應。
掛掉電話後,劉好仃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陽穴。他知道,這次的決策雖然及時,但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備用線的設備維護一直被忽視,現在終於開始反噬了。
他正想著,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小王抱著一台平板走了進來:“劉哥,我把a線最近一個月的曆史數據導出來了,對比了一下,發現它其實早就存在效率偏低的問題,隻是之前沒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