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諾威工業展的展館外,劉好仃站在展位前深吸了一口氣。清晨六點的陽光還未完全灑進來,展館門口已經忙碌起來,各國參展商們穿梭在通道之間,搬運、調試、布置……一切都像是即將開場的大戲。
“大家動作快點!”他一邊檢查手中的任務清單,一邊大聲招呼,“樣品要擺穩,宣傳冊子彆亂放,視頻播放設備確認一下能不能正常運行。”
小張一邊調試投影儀一邊喊:“劉哥,那個智能玻璃測試機又出問題了!上次測試的時候它還好好兒的。”
“先擱邊上吧。”劉好仃皺眉,“等會兒看看有沒有機會讓它‘醒’過來。”
林琳抱著一摞雙語手冊跑過來:“劉哥,資料都準備好了,就是二維碼那頁有點模糊,要不要重新打印?”
“算了,能掃就行。”劉好仃拍了拍她肩膀,“咱們現在最重要的是把人留住,不是糾結印刷細節。”
阿輝正指揮幾個工人搬箱子,看到劉好仃後立刻喊道:“劉哥,有幾塊展示用的玻璃片碎了,是運輸路上顛的。”
劉好仃走過去一看,果然有兩箱玻璃片邊緣裂開了口子。“先把沒壞的拿出來,壞了的擺在後麵遮擋一下。”他說著,轉頭對設計組的人說,“你們再調整一下布展方案,把重點產品往前挪。”
李老師點頭:“沒問題,我們已經在做動態調整了。”
時間緊迫,所有人像上緊了發條似的忙碌著。劉好仃一邊盯著進度,一邊時不時抬頭看表——離展會正式開始還有不到五個小時,而他們還有不少細節需要完善。
上午十點整,展館大門緩緩打開,第一批參觀者湧入展廳。人流如潮水般湧來,各色語言交織在一起,空氣中彌漫著咖啡和油墨的味道。
“來了來了!”小陳興奮地低聲喊了一聲。
劉好仃整理了一下衣服,站到展位中央,臉上露出職業性的微笑。
第一位來訪的客戶是一群德國采購商,穿著筆挺西裝,手裡拿著記事本,邊走邊打量四周。他們走到劉好仃的展位前,其中一人拿起一本中文手冊翻了幾頁,眉頭卻皺了起來。
“這個翻譯……不太準確。”他用略帶口音的英語說道。
劉好仃立刻迎上前:“您好,歡迎光臨我們的展位。您如果對某些內容不清楚,我可以請我們這邊的年輕人協助解釋。”
他回頭叫來正在調試設備的小張:“你來一下,用英文解釋一下這一頁的技術參數。”
小張點點頭,接過手冊,流利地將關鍵數據翻譯了一遍。同時,劉好仃打開了手機上的實時翻譯軟件,輔助溝通。
“這是我們廠裡自主研發的一種高強度玻璃。”劉好仃指著樣品介紹,“抗壓強度比歐洲標準高出15,而且具備良好的透光性和隔熱性能。”
那位德國采購商用手指輕輕敲了敲玻璃表麵,點了點頭:“interesting.”
劉好仃趁熱打鐵,指著旁邊的操作流程圖:“這是我們產品的生產流程,全程自動化控製,品質穩定。”
采購商們圍上來仔細觀看,有人掏出手機拍照,特彆是劉好仃親自演示操作的那一刻,被拍了個正著。
幾分鐘後,對方遞來一張名片:“我們會考慮進一步聯係。”
“謝謝。”劉好仃雙手接過,也遞上自己的名片,“期待您的後續反饋。”
采購商離開後,小張鬆了口氣:“剛才緊張死了。”
“你表現得不錯。”劉好仃拍拍他的肩,“記住,專業加上自信,才能打動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