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深圳港的集裝箱碼頭已經忙碌起來。劉好仃站在裝櫃區外,手裡握著一份剛打印出來的質檢報告,眼神時不時掃向那輛遲遲未放行的貨車。
“標簽貼錯了?”他皺眉,“不是質量問題?”
“是的劉哥,”質檢員小李一臉委屈,“工人貼得太快了,把‘0.8’寫成了‘0.6’,但實際厚度沒問題。”
劉好仃歎了口氣,拍拍他的肩膀:“下次慢點沒關係,準確最重要。”
說完,他拿起對講機:“老陳,安排人現場重貼標簽,優先處理這車貨。”
“收到。”耳機裡傳來老陳沙啞卻利落的聲音。
幾分鐘後,倉庫人員拎著工具箱趕到現場,迅速將錯誤標簽揭下,重新貼上正確的標識。與此同時,劉好仃也聯係上了海關代理:“王姐,這批貨要加急報關,今晚必須發出去。”
“沒問題,我這邊馬上安排。”對方爽快答應。
十分鐘後,貨車緩緩駛出廠區,朝著碼頭方向駛去。劉好仃看著遠去的車影,終於鬆了口氣。
“走吧,咱們也該去會議室了。”他對一旁的林琳說。
會議室內,大屏幕上正播放著海外客戶的實時視頻連線畫麵。客戶代表坐在辦公桌前,背景是熟悉的慕尼黑城市天際線。
“早上好,劉先生。”客戶微笑點頭,“我們剛剛看到裝櫃過程,包裝細節看起來不錯。”
“謝謝您的認可。”劉好仃笑著回應,“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出口歐洲市場,每一步都格外謹慎。”
“很好。”客戶頓了頓,語氣略顯認真,“不過,我們希望下周能進行一次遠程驗收測試。”
林琳在一旁快速記錄,劉好仃則微微頷首:“當然可以,請您提前告知具體時間。”
掛斷視頻後,林琳輕聲問:“劉哥,測試設備昨天不是壞了嘛?”
劉好仃笑了笑:“問題不大,我已經聯係了附近的合作廠商,今天就能借到。”
“哦?這麼快?”林琳驚訝。
“有時候解決問題,靠的不是技術,而是人脈。”劉好仃眨眨眼,“彆忘了,我在這行乾了幾十年。”
林琳忍不住笑出聲:“劉哥你越來越像段子手了。”
“這不是為了緩解壓力嘛。”劉好仃聳肩,“你沒發現嗎?每次開會之前我都得講個笑話,不然腦子轉不動。”
兩人一邊說笑,一邊走向車間。
下午兩點,車間內溫度不低,空調嗡嗡作響。劉好仃和技術員們圍在一台新借來的抗壓測試設備前,調試參數。
“這機器比我們的舊設備精度高不少。”技術員阿輝邊操作邊說,“要是早幾年有這個,咱們的產品質量還能再提升一個檔次。”
“現在也不晚。”劉好仃接過平板,查看測試流程,“等這次合作穩定下來,我們就申請采購幾台新的。”
“真的?”阿輝眼睛一亮。
“當然是真的。”劉好仃拍了拍他的背,“你們這些年輕人,可都是咱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