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後的第二天,劉好仃一大早就站在了辦公室門口,手裡端著一杯熱騰騰的茶,眼神卻沒在杯子上,而是盯著牆上新貼出的“品牌口碑監測工作流程圖”。
這圖是他昨晚和王莉一起畫的,線條歪歪扭扭,但信息一目了然。從輿情監控到客戶反饋,再到每周分析會議,每一個環節都用紅筆標出了責任人。
“得盯緊點。”他自言自語,“樹苗剛種下去,風吹大了可不行。”
話音剛落,李明就衝了進來,氣喘籲籲地說:“劉哥,我們那個短視頻賬號,評論區有點熱鬨。”
“哦?”劉好仃眉毛一挑,“是誇還是罵?”
“都有。”李明遞過手機,“有人說我們產品太貴,也有人問能不能定製形狀……不過有一條挺奇怪的,說‘深圳玻璃廠的產品質量不太行’。”
劉好仃接過手機,仔細看了那條評論。內容簡短,語氣平淡,沒有情緒化的詞句,反而讓人覺得有幾分真實。
“這條是誰發的?”他問。
“匿名用戶。”李明皺眉,“而且ip地址查不到具體位置。”
劉好仃沉吟片刻,把手機還給他:“先彆刪,標記下來,看看有沒有類似的聲音。”
李明點頭:“明白。”
這天上午,整個宣傳組都在忙一件事——搭建線上品牌輿情監控係統。
這個係統原本是展會期間合作的一家技術公司提供的,現在他們臨時申請了試用權限,準備用來追蹤社交媒體、論壇、電商平台等渠道的品牌相關討論。
小王負責操作,一邊點開後台界麵一邊嘀咕:“這也太複雜了吧,比我家路由器設置還難懂。”
“你這不是會用了嘛。”劉好仃笑著拍拍他的肩膀,“咱們不是專業做這個的,能看懂就行。”
小王苦著臉繼續調試,突然發現一條測試數據裡出現了“深圳玻璃廠”+“質量問題”的關鍵詞組合。
他立刻截圖發到了內部群裡。
劉好仃看到後,眉頭一皺,卻沒有說話,隻是默默記下了這條信息。
中午吃飯時,王莉湊過來問他:“那條關鍵詞的事,你怎麼看?”
“我倒是不擔心真假。”劉好仃夾了一口青菜,“關鍵是我們得知道,誰在說,怎麼說的,說了多久。”
王莉點點頭:“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反饋機製。”
“沒錯。”劉好仃放下筷子,“光聽網上的聲音還不夠,得讓客戶主動開口。”
於是下午,他們開始推進第二項任務:建立客戶滿意度反饋機製。
這項工作並不容易。老客戶習慣了電話溝通,對電子問卷興趣不大;新客戶則擔心填寫時間太長,影響效率。
“我們得讓他們願意說。”劉好仃在會議上說,“哪怕隻說一句‘你們的產品不錯’也好。”
最終,他們決定推出“反饋有禮”活動,每完成一份問卷,就可以獲得一塊定製玻璃鎮紙,小巧精致,還能當擺件。
同時安排專人進行重點客戶電話回訪,記錄詳細意見。
王莉負責打頭陣,撥通了一位東南亞客戶的電話。r.ee,之前下過幾單,算是熟人。r.ee對產品質量表示滿意,但在提到包裝時,語氣略顯遲疑:“包裝……嗯……有點簡單。”
王莉立刻捕捉到了這個細節,在記錄本上寫下:“包裝略顯簡陋保留語氣)”。
掛掉電話後,她立刻彙報給了劉好仃。
“包裝這事,得重視。”劉好仃聽完後說,“客戶可能不說什麼大問題,但一點點不舒服,積累起來就是大事。”
當天傍晚,宣傳組的電腦屏幕上陸續跳出了一些反饋數據。
有好評也有差評,有建議也有吐槽。
劉好仃看著這些信息,心裡漸漸有了底。
“以前我們隻知道埋頭生產。”他對團隊說,“現在,我們也得學會豎起耳朵聽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