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灑在辦公桌上,劉好仃剛坐下,就聽見前台小張興奮地跑進來:“劉工!我們網站訪問量翻倍了!”
他抬頭看了眼窗外,深圳的天總是亮得早,連空氣都帶著一股子乾勁兒。活動結束後第二天,整個廠裡像是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人人都在談論品牌體驗日那天的盛況。
“你先彆激動。”劉好仃笑著擺擺手,“數據整理出來了嗎?”
“早就弄好了!”小張把一遝打印好的報告遞過來,“這是我們從各個平台抓取的反饋評論,還有客戶留言。”
劉好仃接過報告,翻了幾頁,眉頭慢慢舒展開來。關鍵詞分析顯示,“產品體驗”“品牌形象”“溫暖”“生活感”這些詞頻頻出現,幾乎成了熱搜標簽。他注意到有一條私信被特彆標注,是來自南方一家大型采購商的留言:“貴司的品牌理念令人印象深刻,期待進一步合作機會。”
他合上報告,輕聲道:“看來那場活動沒白忙活。”
“可不是嘛。”小張湊近點,“還有幾個老客戶打電話來問能不能定製紀念版手冊,說他們想留一本回去給員工看。”
劉好仃笑了笑:“那就做吧,限量五十本,封麵加燙金ogo。”
“真要印啊?”小張眼睛一亮。
“當然,”劉好仃站起身,“有時候,一塊玻璃能照亮一個家;一句話,也能打動一群人。”
辦公室外頭,電話鈴聲此起彼伏。
劉好仃走進會議室時,市場部主管正對著電腦皺眉:“郵件太多了,有幾封我看不懂……好像是法語和德語寫的。”
“翻譯呢?”劉好仃一邊坐下一邊問。
“臨時請假了,說是孩子發燒。”
劉好仃掃了一眼屏幕,果然,有幾封郵件內容模糊不清,像是用機器翻譯出來的句子,讀起來怪怪的。
“聯係外聘翻譯顧問了嗎?”他問。
“已經打了電話,對方說兩小時內可以回複。”
“行,等他們的審閱結果。”劉好仃喝了口茶,“不過先彆急著回信,咱們得確保每句話都準確表達我們的誠意。”
“明白。”市場主管點頭,“其實我最在意的是這封德國客戶的郵件。”
劉好仃接過鼠標,點開那封郵件。發件人署名是“er”,主題欄寫著“visittosant–reest”。
正文大意是:非常感謝你們的品牌體驗日邀請,我們對貴公司的產品工藝和企業文化深感興趣,希望能在未來三周內安排一次工廠參觀,並與管理層進行深入交流。
劉好仃看完,嘴角微微揚起:“德國客戶,主動提出參觀工廠,這是個信號。”
“什麼信號?”
“說明他們不隻是看熱鬨,而是想深入了解我們。”
市場主管點點頭:“那我們要準備接待流程嗎?”
“當然。”劉好仃翻開筆記本,“先確認他們計劃來訪的時間,再安排生產部門配合展示環節。另外,提前準備好介紹資料,最好能配上英文+德文雙語版本。”
“沒問題,我這就去安排。”
劉好仃看著市場主管匆匆離開的背影,心裡踏實了些。他知道,品牌的影響力,從來不是靠一場活動就能撐起來的,它是一次又一次真誠溝通、一次次用心回應累積的結果。
而今天,他們正在被世界看見。
幾天後,公司接到了行業媒體《建材前沿》的采訪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