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從玻璃頂棚斜斜地灑下來,照在新裝的環保設備上,反射出一層金屬光澤。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手裡握著一遝測試報告,嘴角微微上揚。
“老李,你看看這個。”他把紙遞過去,“排放量比標準還低了15。”
老李接過一看,眼睛亮了:“真成了?”
“嗯,昨晚最後一輪數據出來後,我讓小王又核對了一遍。”劉好仃點頭,“這下子咱們可以鬆口氣了。”
兩人正說著話,小王抱著筆記本跑了過來,臉上帶著興奮:“劉哥!工程部剛發來消息,說水循環係統也穩定運行了,用水量下降了將近三成!”
“這麼快?”老李有些驚訝,“不是才調試完幾天嗎?”
“是啊,”小王笑得合不攏嘴,“他們說這套係統的過濾效率比想象中高,而且維護起來也不複雜。”
劉好仃聽罷,抬頭看了看車間裡忙碌的身影,心裡踏實了不少。自從那批環保設備安裝完畢之後,整個廠區像是換了個模樣,空氣清新了,噪音少了,連地麵都乾淨了不少。
“走吧,去控製室看看實時數據。”他說著,帶頭朝辦公室走去。
控製室裡,大屏幕上滾動顯示著各項環境指標。溫度、濕度、粉塵濃度、vocs含量……每一項都在綠色範圍內跳動。
“這玩意兒還真是個寶貝。”老李感歎道,“以前我們還得靠鼻子聞有沒有異味,現在直接看屏幕就知道。”
“可不是嘛。”小王一邊記錄數據一邊插話,“上周還有老師傅說‘裝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乾嘛’,現在天天主動來看數據。”
幾人正聊著,工程部長推門進來,手裡拿著一份文件:“劉哥,這是最新的能耗對比表,你們要的數據全在這兒。”
劉好仃接過表格仔細翻看,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相比三周前,電耗和水耗都有明顯下降,尤其是午間用電高峰時段,降幅尤為顯著。
“看來這步棋走對了。”他輕聲說道。
“可不是。”工程部長笑道,“不過也有點小問題,比如電表太老舊了,分不清照明和設備的具體用量,隻能靠人工估算。”
“那就安排專人每天定時抄錄。”劉好仃立刻做出決定,“等下次預算審批下來,再換一批智能電表。”
“行嘞。”工程部長點頭應下。
走出控製室,劉好仃順便去了趟車間。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操作機器,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玻璃熔融後的氣味,但已經沒有了以往那種刺鼻的感覺。
“劉師傅!”一個年輕員工跑過來,手裡拿著一小塊碎玻璃,“你看這個能不能回收?我看外麵有個廢品站收這種料。”
“當然能。”劉好仃接過碎玻璃,“咱們廠裡其實早就有一套回收流程,隻是沒怎麼推行。你現在既然感興趣,不如牽頭整理一下?”
年輕人一聽,眼睛頓時亮了起來:“真的?我可以組織幾個同事一起做?”
“當然可以。”劉好仃拍拍他的肩膀,“回頭我跟張班長打個招呼,給你們劃一塊區域專門用來分類回收。”
“太好了!”年輕人轉身就跑,“我現在就去找人商量去!”
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劉好仃忍不住笑了。他知道,這才是綠色生產真正的意義——不僅改變設備,更要改變人心。
幾天後,車間角落多了一排整齊的回收箱,上麵貼著清晰的標簽:碎玻璃、鐵屑、廢包裝、塑料邊角料……
每天下班前,總能看到幾名工人圍在那裡,一邊分類一邊討論哪類材料更容易回收,哪類處理成本太高。
“以前總覺得環保就是花錢的事兒。”一位老鉗工感慨,“現在才發現,隻要用心,還能省不少錢呢。”
這話傳到劉好仃耳朵裡,他隻是笑了笑,心裡卻暖洋洋的。
為了讓綠色理念更深入人心,他還特意在早會上展示了幾件用回收碎玻璃製成的產品——小擺件、裝飾瓶、甚至還有手機支架。
“這些東西都是其他廠做出來的。”他在台上指著樣品說,“咱們也能做到,說不定以後還能開發出自己的環保產品線。”
台下響起一陣掌聲,那是來自一線工人的認可。
為了進一步激勵大家的積極性,劉好仃還在車間門口掛起一麵“環保之星”流動紅旗,每周評選一次,由大家投票選出表現最積極的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