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手裡拿著那份剛剛敲定的草案,心裡踏實了不少。陽光透過玻璃頂棚灑下來,照在地上的金屬零件上,反射出細碎的光斑。他深吸一口氣,轉身朝模具區走去。
“小王,把研發小組的名單再核對一遍。”他邊走邊說,“今天下午三點,會議室集合。”
“劉哥,”助理小王一邊翻看資料一邊小心翼翼地說,“有幾個骨乾有點猶豫……他們說怕耽誤生產任務,還擔心搞不好會影響年終考核。”
劉好仃笑了笑:“這事兒我早想到了。”
說完,他徑直走向正在調試設備的張明。“小張,聽說你最近一直在研究冷卻係統?”
張明抬起頭,擦了擦額頭的汗:“是啊劉哥,我覺得那個參數還能優化一下。”
“正好,我想請你加入研發小組。”劉好仃拍拍他的肩膀,“不是讓你一個人扛,而是大家一起試試看能不能把這套係統搞得更穩定些。”
“可……這是研發啊。”張明有些遲疑,“我還從沒參與過這種項目。”
“研發又不是造火箭。”劉好仃笑著搖頭,“就是把我們每天做的事,做得更好一點。你覺得呢?”
張明想了想,點了點頭:“行,我試試。”
就這樣,劉好仃一個一個地找人談話,有人猶豫,有人緊張,也有人興奮得不行。最終,一支由六名技術人員、兩名老技工和一名年輕工程師組成的小隊成立了。
第二天一早,會議室裡已經坐滿了人。桌麵上堆著厚厚的圖紙和記錄本,牆上貼著幾張手繪流程圖。
“各位,歡迎加入咱們的‘玻璃改良計劃’。”劉好仃拿起白板筆,在黑板上寫下幾個大字:第一步——解決成型偏差問題。
“我知道大家心裡都有點打鼓。”他環視一圈,“畢竟咱們以前都是按部就班地乾活,現在突然要搞研發,確實有點陌生。”
“不過我要說一句,咱們的目標很明確——把模具定位這個老大難搞定,提升良品率。這不是為了誰,是為了咱們自己。”
他說完,會議室裡響起一陣掌聲。
“接下來,我會把技術瓶頸清單分發下去。”劉好仃翻開文件夾,“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方向,有問題隨時提出來。”
“劉哥,這張圖紙好像不太全。”一位工程師舉手,“這裡少了一段連接管的數據。”
“這個問題我也注意到了。”劉好仃點點頭,“我已經安排人去檔案室查十年來的維修記錄,另外還會組織現場測繪。”
“那需要多久?”另一人問。
“快的話三天,慢的話一周。”劉好仃笑著說,“咱們不急,先把能做的先做起來。”
會議繼續進行,氣氛逐漸活躍起來。有人提出數據采集方法,有人建議改進測量工具,還有人主動申請負責某個關鍵節點。
“你們要是有什麼想法,儘管提。”劉好仃鼓勵道,“失敗不可怕,怕的是連試都不敢試。”
中午休息時間,劉好仃坐在食堂角落吃午飯,耳邊傳來幾句低聲交談。
“你說咱們真能把模具定位問題解決了嗎?”一個聲音說道。
“誰知道呢,反正劉哥說得挺有道理的。”另一個回答。
“關鍵是,萬一搞砸了怎麼辦?”
“沒事,劉哥說了這次不算kpi。”
聽到這些話,劉好仃放下筷子,走到他們麵前:“怎麼,還在擔心?”
兩人趕緊站起身:“劉哥,我們就是……有點沒底。”
“沒底很正常。”劉好仃拍了拍其中一人的肩膀,“但隻要我們願意邁出第一步,就已經贏了一半。”